-
贸泽与ADI联手推出新电子书《Industry 4.0 and Beyond》
2021年8月25日 – 专注于引入新品推动行业创新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与Analog Devices Inc.联手推出新电子书Industry 4.0 and Beyond,探索工业4.0的技术创新和广泛应用。在这本书中,Analog Devices的技术专家就工业连接、状态监测、软件可配置硬件、工厂安全以及机...
2021-09-01
贸泽 ADI 电子书
-
高速线缆仿真解决方案
随着5G时代的到来,高速线缆已经成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线缆的设计由原来的只是完成物理连接的目的,朝着高性能、高可靠性、小型化、多样化、高精度、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建立线缆模型并评估线缆的信号质量?有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能够快速获取线缆与连接器对于整个系...
2021-09-01
高速线缆 仿真 解决方案
-
Dialog为OceanMedallion可穿戴设备提供具备WiRa功能的芯片解决方案
中国北京,2021年8月24日 – 领先的电池和电源管理、Wi-Fi、低功耗蓝牙(BLE)、工业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Dialog半导体公司(德国证券交易所交易代码:DLG)今天宣布,嘉年华邮轮集团(Carnival Corporation)将在其OceanMedallion™可穿戴设备中采用Dialog的无线测距WiRa™技术,实现近距离定位功能...
2021-09-01
嘉年华邮轮 可穿戴设备 芯片方案
-
如何判断电感饱和?
磁芯在磁场的作用下会被磁化,其内部磁畴会慢慢旋转;当磁芯被完全磁化时,磁畴方向全部和磁场一致,即使再增加外磁场,磁芯也没有可以旋转的磁畴了,此时的电感就进入了饱和状态。
2021-08-30
电感饱和
-
芯和半导体发布基于微软Azure的EDA云平台
2021年8月**日,中国上海讯——国内EDA行业领导者,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和半导体”)在美国圣何塞举行的2021年DesignCon大会上,正式发布其基于微软Azure的EDA云平台。
2021-08-30
芯和半导体 Azure EDA云平台
-
什么样的PCB才能承受住100 A的电流?
通常的PCB设计电流都不会超过10 A,甚至5 A。尤其是在家用、消费级电子中,通常PCB上持续的工作电流不会超过2 A。但是最近要给公司的产品设计动力走线,持续电流能达到80 A左右,考虑瞬时电流以及为整个系统留下余量,动力走线的持续电流应该能够承受100 A以上。
2021-08-25
PCB 电流
-
聊聊汽车级光伏驱动器和分立MOSFET
工程师已经研究和开发了可以代替机械继电器的固态继电器设备。与机械继电器相比,这些固态继电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快的切换时间,没有切换弹跳以及更小的尺寸。但是随着这些优点的出现,带来了使设计人员和用户不愿使用固态继电器的缺点。
2021-08-25
汽车级光伏驱动器 分立MOSFET
-
康普观点:体育场馆稳步恢复,5G赋能更佳观赛体验
随着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封锁限制日渐放宽,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逐步地回归往昔。疫情影响下,许多大型集会被迫暂停,其中最令人怀念的就是在现场观看紧张刺激的体育比赛。现下,多地的赛事组织者和协会正筹划重启大型体育赛事,届时将会吸引到大量观众的参与。在观看包括奥运会、足球等赛事时,越来越...
2021-08-24
康普 5G 观赛体验
-
微结构不均匀性(负载效应)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对先进DRAM工艺中有源区形状扭曲的研究
在DRAM结构中,电容存储单元的充放电过程直接受晶体管所控制。随着晶体管尺寸缩小接近物理极限,制造变量和微负载效应正逐渐成为限制DRAM性能(和良率)的主要因素。而对于先进的DRAM,晶体管的有源区 (AA) 尺寸和形状则是影响良率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2021-08-23
负载效应 DRAM
- 全数会2025工业制造论坛:重磅嘉宾齐聚深圳共话工业制造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 贸泽电子2025二季度新品潮:15,000+物料助力设计升级
- 罗姆与猎芯网达成战略合作,中文技术论坛同步上线
- 工程师亲述:国产BLDC驱动器替代的“踩坑”实录与破局指南
- 全球工程师福音:贸泽电子TI产品库4.5万种可立即发货
- 意法半导体1600V IGBT新品发布:精准适配大功率节能家电需求
- 艾迈斯欧司朗斩获OPPO 2025“最佳交付奖”:十年合作再攀供应链新高度
- 高频与低频电感技术全景解析:从原理到选型,成本与应用深度剖析
- 高频噪声克星:磁珠电感核心技术解析与全球产业格局
- 线绕电感技术全景:从电磁原理到成本革命
- 安谋科技CEO陈锋:立足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赋能AI计算“芯”时代
- 新思科技:通过EDA和IP助力中国RISC-V发展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汽车模块抛负载的解决方案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