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互连技术 > 正文

架构变“敏捷”、战略更“聚焦”,英特尔在重庆谈“变”与“守”

发布时间:2025-11-21 来源:转载 责任编辑:lily

【导读】11月19日,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山环水绕的重庆隆重启幕。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通过中文视频发表致辞,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稚聪、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郭威等高管,与超过3000位产业伙伴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发展与生态合作的新机遇。


企业微信截图_20251121171741.png


“从花重锦官城的成都,到半城山水半诗的重庆——一年过去,我们的朋友圈日益壮大,合作成果也更加丰硕。”郭威在开场致辞中感慨道。一组数字见证了英特尔生态合作的持续成长:参会合作伙伴从2000余家增至3000余家,展厅面积从10000平米扩展至12000平米,展品数量从730余项丰富至上千项。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生态规模的扩大,也彰显了行业对技术创新与协作的高度重视。


企业微信截图_20251121171755.png


郭威指出,过去一年中,英特尔在组织与战略层面实现了积极变革,同时坚守了对产品与客户的初心。在“变”的方面,公司架构更加扁平化,强调工程师文化,专注于客户需求与产品优化;战略更加聚焦,资源向关键领域集中,持续巩固X86生态,并积极发展制程技术和代工业务。在“守”的方面,英特尔坚持提供优质技术产品,深耕PC、边缘与服务器等核心市场,并笃定AI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拓展消费端应用及全行业AI落地的新机遇。


企业微信截图_20251121171811.png


“1985年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那时还是中型机和小型机时代。”王稚聪董事长回顾了英特尔与中国产业共同成长的历程。从PC崛起到移动互联爆发,再到AI融合万物,英特尔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四十年来,英特尔在中国形成了庞大的业务网络:以北京研究院为代表的研究体系,以上海为中心的研发中心,以成都为核心的制造基地,以及以深圳为枢纽的技术支持体系。超过1.5万家长期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了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


此外,王稚聪还分享了英特尔在“科技向善”方面的实践。他表示,英特尔不仅是一家科技公司,更希望成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融合。


王稚聪巧妙地将重庆特色融入技术洞察。他以李子坝轻轨穿楼为例,类比Intel 18A芯片的剖面结构:“底部是背部供电层,上面是信号层。轻轨的流动如同信号的传递,摩天大楼仿佛电路的延展。”他还将重庆火锅的“九宫格”与半导体产业的“芯粒”趋势相类比,指出英特尔正从设计大型单芯片转向基于芯粒的设计,将芯片拆解为更小的功能单元再集成。“火锅点菜可以选套餐,也可以随心搭配。”王稚聪表示,英特尔既提供通用型产品,也支持中国客户“点菜式”定制需求。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与全球化的产业浪潮,英特尔以开放的生态战略积极应对。郭威指出,“融合化”正成为关键趋势,主要体现在产品融合与行业融合两个维度:手机厂商进入PC领域,PC厂商拓展服务器业务;机械制造商与AI公司共同投身机器人领域,跨领域协作日益增多。作为提供底层算力基座的企业,英特尔正通过生态优势,践行“你跨界,我赋能”的理念,助力行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企业微信截图_20251121172016.png


“大家好,我是陈立武。”屏幕中,英特尔CEO以中文亲切问候现场嘉宾。“今年恰逢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40年,实现这一重要里程碑,离不开和我们一路相伴的产业伙伴。”陈立武表达了对中国生态伙伴的感谢,并强调在AI时代,英特尔将加强与伙伴的合作,从客户端、数据中心到边缘计算,共同把握新机遇。“我们正在全力打造一个更强大、更聚焦、更具执行力的英特尔。”他说道。


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英特尔在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更凸显了其与生态伙伴携手共进的决心。在智能化浪潮中,英特尔正以开放的姿态,与产业伙伴共同开创更加融合与创新的未来。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