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EMC安规 > 正文

铠侠BiCS FLASH 3D闪存破局AI算力瓶颈,铸就高性能存储基石

发布时间:2025-11-28 来源:转载 责任编辑:lily

【导读】AI算力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频繁调动使得存储行业变得愈发重要。生成式AI、AI智能体、端侧AI应用,高性能、高密度、高能效的存储解决方案都构成了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这些技术正助力解决数据中心、AI训练推理以及移动设备在数据存储与访问方面的瓶颈问题。在众多存储技术发展路径中,铠侠BiCS FLASH 3D闪存技术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坚实支撑,成为高性能存储领域的关键角色。


从2D到3D:闪存技术的革命性跨越

作为闪存技术的发明者,铠侠始终秉承Bit Cost Scalable Flash理念。当2D NAND技术遭遇容量提升瓶颈后,BiCS FLASH创造性地转向垂直方向堆叠存储单元。这项技术通过巧妙的交替堆叠板状电极和绝缘体,一次性垂直打孔穿透存储层,并在孔内填充电荷储存膜和柱状电极,从而构建起当前主流的3D NAND架构。更重要的是,BiCS FLASH的技术迭代从未停止,持续推动着存储技术的边界。


1764316915344129.png


性能与密度兼得:第八代BiCS FLASH的技术突破

已成为行业主流的第八代BiCS FLASH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存储产品中,从移动设备和车载系统的UFS系列,到消费级SSD,再到企业级和数据中心级存储方案,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第八代BiCS FLASH在存储密度和性能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其中2Tb QLC NAND是目前业界最大容量的存储器。为实现这一突破,铠侠通过专有工艺和创新架构,平衡了存储芯片的纵向和横向缩放,开发的CBA架构和3.6Gbps接口速度,为AI应用、数据中心和移动设备开辟了更多可能性。


CBA架构与传统单晶圆制造CMOS逻辑电路与存储单元的方式截然不同,它采用两片分别制造后再翻转贴合的方式,使不同工艺都能发挥更大优势,同时缩短生产时间。得益于存储单元和CMOS逻辑电路都有了更充裕的设计空间,第八代BiCS FLASH实现了存储密度与性能的双重提升:写入性能提高20%,读取速度提高10%,耗电量减少30%(写入时),接口速度达到3.6 Gbps,表现优于同级别产品。


1764316940299270.png


第八代BiCS FLASH QLC创造了业界最大的2Tb规格,当单个封装内堆叠32个Die时,可实现领先的8TB容量。多个存储芯片组合,更能构建出256TB的企业级SSD,剔除OP空间后存储容量仍达245.76TB。铠侠LC9 245.76TB企业级SSD就是典型代表,目前已与部分数据中心展开合作,加速AI数据中心高效能部署,同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双轨并行战略:为AI未来加码

在第八代BiCS FLASH成为行业中流砥柱的同时,第九代和第十代BiCS FLASH也已蓄势待发,形成双轨并行的发展策略。


第九代BiCS FLASH专注于利用CBA技术,在现有存储单元技术基础上推出更具成本优势的产品。通过集成最新的CBA技术和Toggle DDR 6.0接口,第九代BiCS FLASH实现了显著的性能与能效提升,能够为主流企业级SSD、边缘计算和AI应用提供均衡的解决方案。


第十代BiCS FLASH则进一步将存储阵列堆叠层数大幅提升至332层,同样采用Toggle DDR6.0接口和SCA独立命令地址协议,将NAND接口速度提升至4.8Gbps,以满足未来AI训练、科学计算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对存储带宽和容量的极致需求,同时有助于降低超大容量SSD的制造复杂度和成本。


除了主流的BiCS FLASH技术,铠侠还在探索XL-FLASH存储级内存和OCTRAM等新型存储技术,为未来计算架构做好充分准备。


1764316975354642.png



最后,面对AI时代的数据洪流,存储技术的创新步伐正在加快。铠侠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不断追求更高的存储密度,与各行业客户紧密合作,进一步降低TCO,提升能效表现,为迈向更高存储密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随着BiCS FLASH技术的持续进化,云端与端侧应用将获得更优质的存储解决方案,为全面智能化时代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