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集成电路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工业控制、医疗、消费电子、汽车等关键领域,是绝大多数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其技术涉及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专业领域,产业门槛高,创新要求严,是全球高科技竞争的战略焦点。
全球与国内行业现状
近年来,全球集成电路市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间,全球产业规模从2767亿美元扩大至428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44%。展望未来,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345亿美元,2025年有望突破6001亿美元,呈现稳健上升态势。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十年来,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从2015年的1088亿块跃升至2024年的4516亿块,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其中,2021年受“缺芯潮”推动,产量激增近38%;2022年受行业去库存影响出现短期回落;2023年起市场逐步复苏,2024年产量较2021年增长超过25%,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
市场规模方面,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表现尤为抢眼。从2017年的54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2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63%,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反映出我国在全球集成电路格局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行业发展前景与驱动力
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产业基金驱动成长:国家与地方层面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持续投入,为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关键支持。
AI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高性能芯片需求激增,成为集成电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国产芯片自给率稳步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
行业分析指出,2025年将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折点。在激烈的国际技术竞争环境中,中国产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预计到203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6万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26慕尼黑上海电子展:集成电路展区引领行业创新
作为行业风向标,2026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将于7月1日至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N5、W1-W5馆隆重举行。展会规模近12万平方米,预计汇聚1800余家海内外优质展商,吸引超过7万名来自工业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通信系统、物联网、电力与新能源等应用领域的专业观众。
本届展会将特设集成电路主题展区,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搭建直面交流的高效平台,集中展示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创新设计,助力产业协同发展与产品迭代升级。同期还将设立传感器、功率半导体、电源管理、测试测量、无源器件、连接器、线束线缆、PCB及电子制造服务等专业展区,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展会期间,多场前沿技术论坛将同步举行,聚焦汽车电子、工业电子、智能制造、物联网、储能技术、第三代半导体、人形机器人、AI科技等热点议题。届时将邀请业界专家、企业领袖及产业链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技术趋势与市场机遇,共同推动电子行业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欢迎业界同仁共襄盛举,携手共创电子行业新未来!
本文内容基于普华有策、中商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公开资料整理
展会官网: https://www.electronicachina.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