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的转世
iPad带来了电子杂志的复兴,但不代表扫描纸媒杂志然后帖图上来的传统思路在这上面行得通。电子杂志的生命力,需要从内容、用户和速度这三个至关 重要的角度来考量。对于电子杂志,不管是媒体还是风投,都已经在07年左右下了“已死”的结论。互联网周刊在07年的《电 子杂志已死?》一文中,对电子杂志运营公司惨淡经营或者狼狈逃离做了深入的解读。 也正是在07年,我跟poco的姚总因为项目合作见过一面。当时大家互相介绍,姚总说poco是IDG投资,做社区和P2P下载的。电子杂志? 提都没提。然而,2010年乔帮主推出的iPad,让电子杂志业重新燃起了希望。Times,Wired等国外知名杂志品牌,连iPad都还没看到,就投入了 Apple的怀抱,在iPad上市时同步推出电子杂志,还是收费的。在电子杂志尸横遍野的中国,大家仿佛一瞬间就明白了,原来电子杂志应该这么搞。从 2010年8月开始,各种电子杂志开始登陆iPad,其中有从坟墓中爬出来的,如zcom,读览天下等,也有新锐,如周末画报(iweekly),第一财 经周刊(CBN)等。
基本上,从坟墓中爬出来的僵尸,还是07年的思路。他们扫描几百个杂志,然后弄个App把扫描图贴到iPad里来卖钱,就像以前把扫描图放到PC版 的电子杂志阅读器一样。他们期望通过iPad这个神器,能够把以前卖不出去的东西变成黄金。同样的,对于PC时代饱受诟病的电子杂志阅读体验,他们仍然视 而不见。那些扫描图上的正文小的跟蚂蚁一样,用户看杂志,需要用手指双击页面,上下左右拖动,才能完整的阅读一页;完全不支持多媒体,别说链接,声音和视 频了,甚至连目录都可以没有。这个模式的代表是读览天下,看看阅读界面的截图(点击图片查看iPad上的实际浏览效果):
《计算机世界》

《三联生活周刊》

竖版

我为了观点尽量客观,花钱买了《三联生活周刊》,怀着平静的心看了30分钟,在放大缩小和移动过程中认真阅读, 最后实在是生理上受不了了,头昏眼花。群众的评价也从侧面说明了读览天下模式的短命,它只获得了2星。具体看这里。
如果说电子杂志可以借iPad这样的移动阅读终端来转世,那僵尸们扫描卖钱,大力鼓吹跨平台,忽视用户阅读体验的做法,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将自己送入 坟墓。
关于电子杂志的转世,我们必须搞清楚它的生命力是什么。
一、内容
对《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的品牌杂志来说,内容是第一生命力。他们有强大的稀缺内容生产能力,包括独家专访,深度报道,连载专栏等。这些内容的价值是恒定 的,并不因媒介的不同而有差异。
内容的质量,不仅跟文字和图片有关,排版也是关键因素。网媒跟杂志在信息展现上的重要区别,就是排版。网媒的传播速度快,是以损失排版质量为代价的。同 样,杂志每周一期,或者每月一期,在损失速度的同时,换得的是专业质量的排版。
对内容消费者来说,他们选择电子杂志的逻辑是:网站上的内容太多太散,电子杂志阅读起来舒服,漂亮。如果电子杂志的质量违背了这一点,他一定选择网站。
所以,精美排版的内容,永远都是电子杂志的第一生命力。
二、用户
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的出现,给杂志创造了一个他们梦寐以求的第二生命力,用户。
要知道,杂志业从诞生起,就只有订户,没有用户。他们的尴尬在于,不管你内容做的多么好,都必须付出高昂的印刷成本,才能接触到订户,而且这种接触还是单 向的。
在移动阅读时代,他们终于可以以零边际成本的方式,把有价值的内容直接送到用户手中,与用户互动,投放效果更棒的多媒体广告,甚至在杂志内嵌电子商务模 块,让用户在看杂志的时候下订单。
对于用户来说,选择电子杂志,在携带和收藏方面的便捷优势显而易见,而且,还有可能价格更便宜。
三、速度
杂志业,在业务模式上,跟建筑业没有太大的差别,属于最传统的方式。对于移动终端上的内容发行方式,他们必须通过技术团队来实现。要么外包,要么自 建团队。这两种方式的各有优缺点,但最大的缺点是速度。当你的杂志决定要发行电子版时,下属汇报给你的周期起码是不会少于三个月,这还不包括后续功能升级 的时间。
很多杂志正是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才急功近利的把内容授权给僵尸们贩卖,在看到可怜的销售成绩后,又被吓的裹步不前。在我看来,在未来,没有电子版的杂 志,就像现在没有网站的报媒一样,会像熊猫一样成为稀缺动物。
内容和用户,是电子杂志业转世的核心生命力。做好这两点,需要杂志业以挑剔的思维和态度来对待用户的阅读体验,就像互联网企业对待他们网站或者软件的用户 体验一样。
目前,这两点做的最好的是周末画报(iweekly)和第一财经周刊(CBN)。他们愿意针对iPad这样的移动阅读设备,把杂志内容重新排版,提供从内 涵到外延都堪称精美的内容。同时,提供专业的app设计,让用户的阅读成为享受而不是负担。
在速度上,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工具。杂志业的出版工具已经电子化了,但针对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的制作工具却是空白。昨天看到Adobe推出了电 子出版的解决方案(Beta),以InDesign插件的形式解决多媒体出版的工具支持问题。但是,它沿袭了美国大公司的一贯作风,庞大而复杂。
我们在出版牛壹周过程中的体会,促使 我们推出了百家自助出版平台,希望能够给中国的杂志业带来新的选 择。目前正在赶工的Web版本,已经能够实现页面跳转,外部链接,图片,音乐和视频交互,预计下周会向内测用户开放。
另外,透露一下,我们的终极目标,用户不用写一行代码,就可以用iPad直接制作和Time,Wired同等质量的电子杂志,敬请期待。
返回深圳电子展首页
http://www.cntronics.com/d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