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正文

网络工程师如何选择窗函数?

发布时间:2015-12-29 责任编辑:echolady

【导读】我们在进行信号分析时,通常会截取有限的波形数据,然后做傅里叶变换,但是在截取的过程中,难免造成泄露,致使功率扩散到整个频谱范围,无法获得准确的频谱结果。本文就教大家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窗函数并选择窗函数。

 1. 加窗与窗函数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常见的有矩形窗、汉宁窗、海明窗和平顶窗,这里不再赘述窗函数的表达式,只讨论窗函数的使用,下图直观地描述了信号加窗的过程及窗函数基本特征。

网络工程师如何选择窗函数?
图1 信号加窗后频率普图

直观地,在时域上看,加窗其实就是将窗函数作为调制波,输入信号作为载波进行振幅调制(简称调幅)。矩形窗对截取的时间窗内的波形未做任何改变,即只是截断信号原样输出。而其它三种窗函数都将时间窗内开始和结束处的信号调制到了零。

更普遍地,绝大部分窗函数形状都具有类似从中间到两边逐渐下降的形状,只是下降的速度等细节上有所区别。这个特征体现了加窗的目的——降低截断引起的泄漏,所有窗函数都是通过降低起始和结束处的信号幅度,来减小截断边沿处信号突变产生的额外频谱。

2. 窗函数的选择

从图1中很明显看出,加窗后信号时域的变化显著,由于后续的处理一般是进行傅里叶变换,所以我们主要分析加窗对傅里叶变换结果的影响。傅里叶变换后主要的特征有频率、幅值和相位,而加窗对相位的影响是线性的,所以一般不用考虑,下面讨论对频率和幅值的影响。

加窗对频率和幅值的影响是关联的,首先需要记住一个结论:对于时域的单个频率信号,加窗之后的频谱就是将窗谱的谱峰位置平移到信号的频率处,然后进行垂直缩放。说明加窗的影响取决于窗的功率谱,再结合上图1中最后一列窗函数的功率谱,容易理解其它介绍文章中常看到的对窗特征的主瓣、旁瓣等的描述。

再来看窗函数的功率谱,从上到下,窗函数的主峰(即主瓣)越来越粗,两边的副峰(即旁瓣)越来越少,平顶窗的名称也因主瓣顶峰较平而得名。主瓣宽就可能与附近的频率的谱相叠加,意味着更难找到叠加后功率谱中最大的频率点,即降低了频率分辨率,较难定位中心频率。旁瓣多意味着信号功率泄露多,主瓣被削弱了,即幅值精度降低了。

有了规律,窗函数的使用就简单多了。在需要频率分辨率高时,使用旁瓣少的窗口,如汉宁窗,而矩形窗旁瓣太多,泄漏太大,无法抑制泄漏;在需要幅值准确时,可以使用平顶窗。当然,对于一次过程时间小于窗口的暂态信号或冲击波形,信号开始和结束处本身就是零,不存在截断引起的泄露,不需要加窗抑制,因此只需要用矩形窗即可。对于连续的周期性波形,可以结合不同的窗口获得所关注的结果。

注:那么能不能设计一种完美的窗函数,只有主瓣没有旁瓣,且主瓣窄到只有一根柱子呢?答案是否定的。主瓣窄和旁瓣少就像跷跷板的两端,压下一遍就会翘起另一边,是不可调和的。

相关阅读:

如何让示波器抓到低概率的异常信号,在调试中一览无余?
实例分析:分享一种新颖实用的异常信号捕获方法
专家分享:分布式系统中模拟信号远程传输的噪声抑制

要采购示波器么,点这里了解一下价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