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光电显示 > 正文

LED外延芯片滞后 产业化规模尚未形成

发布时间:2008-10-13 来源:ednchina

机遇与挑战:

  • 自产的LED芯片,外延片产量有限,且以中低档为主,产业化规模偏小
  • 具有创新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
  • 高性能LED芯片和功率LED芯片,目前国内很少,仍需要大量进口
  • 国内外延、芯片的不少研究成果很难在企业中推广应用
  • 相关企业产业化规模偏小,研发力量不足,产品产量偏少,成本高,缺乏竞争能力

市场数据:

  • 预计2008年,中国大陆LED全年可实现出口量406亿只,出口额达27.6亿美元
  • 2007年中国大陆LED产量已达820亿只,芯片产量达380亿只
  • 预计2008年全年可实现进口量489亿只,进口额39.7亿美元,比去年分别增长22.0%和32.0%

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2004~2007年,中国大陆LED出口逐年上升,出口量从2004年的122亿只,增长到2007年的312亿只,年复合增长率达36.7%;出口额从2004年的5.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1.0%。2008年上半年,已出口LED257亿只,出口金额达12.7亿美元。预计2008年全年可实现出口量406亿只,出口额达27.6亿美元,比去年分别增长30.0%和27.6%。

中国大陆LED产品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是,近几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外延芯片企业的发展尤其迅速、封装企业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照明应用取得较大进展。在产业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国内产业结构也有了较大提升,中高端产品份额逐步增加,如显示屏芯片、SMD和大功率封装产品、路灯等照明产品都有明显进步。另外,台湾LED产业大量向中国大陆转移,也使中国大陆LED的产能大为提高。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报道,2007年中国大陆LED产量已达820亿只,芯片产量达380亿只。按出口价推算,LED总销售额已达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5.0.%左右,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67.4%。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LED进口也逐年增加,进口量从2004年的148亿只,增长到2007年的401亿只,年复合增长率达39.4%;进口额从2004年的16.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7%。2008年上半年,已进口LED 219亿只,进口金额达17.6亿美元。预计2008年全年可实现进口量489亿只,进口额达39.7亿美元,比去年分别增长22.0%和32.0%。从进出口量比较,近几年进口量一直大于出口量50~90亿只;从进出口金额比较,进口金额也一直大于出口金额8~12亿美元,还呈现出有所上升的趋势。虽然中国大陆的LED产量已经有很大的增长,但自产的LED芯片,外延片产量仍有限,其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产业化规模偏小,只能满足国内封装企业需求量的20%~30%,大部分高性能LED和功率LED产品均要依赖进口。

【专家解读】

彭万华:LED外延芯片滞后产业化规模偏小

外延、芯片产业的基本概况:全国开展LED外延芯片研究开发单位,包含大学和研究所,共有15家,其中部分单位是开展半导体Ⅲ~Ⅴ族化合物的基础研究,开展外延、芯片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有23家,其中部分单位只做芯片不做外延,正在筹建的有5家~6家。预计2008年高亮度LED芯片产量超过300亿只,其中GaN基的蓝、绿芯片约80亿只~100亿只。近几年的芯片产量增长率超过75%,从2007年至今,国内新增MOCVD设计约40台左右,计划购置的超过100台。

从现阶段来看,外延、芯片产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具有创新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很难与国外的同行竞争。第二,高性能LED芯片和功率LED芯片,目前国内很少,仍需要大量进口,这严重地制约了整个LED产业的发展。第三,国内外延、芯片的不少研究成果,如外延新技术、芯片的新结构、新工艺等很难在企业中推广应用,这也许是体制问题。第四,国内外延、芯片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偏小,企业研发力量不足,产量偏少,产品成本偏高,缺乏竞争能力。

注:彭万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器件分会秘书长。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