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ight开发出全球首款180英寸LED三维显示器
从事三维显示器业务的美国NewSight的日本法人Newsight Japan宣布,开发出了以LED为像素的三维显示器“3D LED Video Wall”。画面尺寸为180英寸,横宽3.84m,为全球最大的三维显示器。该公司表示,还可利用4块产品制作成360英寸的显示器。价格将单独报价。
2008-12-09
NewSight LED 3D LED Video Wall 三维显示器
-
多晶硅产业重新洗牌 政企联动提升竞争力
近几年,伴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多晶硅市场需求猛增,造成全球多晶硅价格飙升。然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订单迅速减少,多晶硅价格痛遭“腰斩”,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冬天提前到来。但业内专家指出,太阳能光伏行业提前过冬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将促进多晶硅行业重新洗牌,更好地迎接下一轮...
2008-12-09
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 光伏
-
爱发科09年建薄膜硅太阳能电池量产线
爱发科在“SEMICON JAPAN 2008”上展示了由该公司的太阳能电池一条龙生产线试制出的薄膜硅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分别为单层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重叠非晶硅薄膜和微结晶硅薄膜的串联薄膜太阳能电池。
2008-12-09
SEMICON JAPAN 2008 太阳能电池 薄膜硅型太阳能电池
-
福建省制定太阳能光电技术地方标准
在近日举办的泉州市光电科技成果及产品展示会上,记者了解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LED)以及液晶显示器,已经形成了泉州光电产业的三大布局,泉州光电产业一年来签下了过百亿元的订单,超过了以往七年的总和。
2008-12-09
泉州市光电科技成果及产品展示会 太阳能光伏产业 半导体照明 LED 液晶显示器
-
我国OLED产业发展必须向核心技术领域渗透
被寄予厚望的OLED这一新型显示技术,尽管仍然落后日韩,但中国与他们的差距相对较小,可以说OLED是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希望。笔者认为,发展我国OLED产业必须向核心技术领域渗透,特别是在大尺寸OLED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应走研究机构、高校、企业联合发展的道路。
2008-12-08
LCD 液晶 PDP 等离子 OLED
-
三星副总裁HS Kim:OLED几年内不能取代LCD
正当许多厂商认为OLED将会成为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而争相投入OLED技术研发时,三星则仍致力于现有技术的研发。三星平板发展事业部副总裁HS Kim近日在一次参访中称,尽管三星目前仍是OLED显示技术的领导者之一,公司并不急于推出相关产品,直至OLED电视的价格可以被控制在消费者的接受范围内。
2008-12-08
OLED LCD 等离子 液晶电视
-
康佳布局LED产业链 背光源生产线明年1月奠基
据报道,康佳大举进军LED产业,其LED背光源生产线计划于2009年1月中旬,在昆山举行奠基仪式,大陆LED产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康佳计划在未来3~5年内建设完整的LED产业链,估计年产值将突破人民币百亿元。
2008-12-05
LED 背光源 平面显示器
-
三星SDI将在移动娱乐市场推出5英寸以上的有机EL面板
据日经BP社报道,日前在东京都内举行的“第三届TSR研讨会”上,韩国三星SDI移动显示器营销部(Mobile Display Marketing Team)副总裁Woo Jong Lee发表主题演讲,展望了面向移动设备的有源矩阵型有机EL面板的前景。
2008-12-05
有机EL面板 有源矩阵柔 性显示器 触摸屏
-
美国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新途径 转换率提高50%
据世界科技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测试,找到了能极大提高太阳能光电池效率的新途径。
2008-12-05
太阳能光电池 超薄硅薄膜 光电池
- 大联大世平发布AI玩具方案:支持多角色定制与20条指令词,赋能全龄段陪伴
- 破解多通道测温难题:Microchip新款IC实现±1.5°C系统精度
- Bourns扩展车规级EMI解决方案:双型号共模扼流圈覆盖500至1700Ω阻抗
- Coherent高意突破单纤双向技术:100G ZR QSFP28相干模块实现十倍容量提升
- 面向电动汽车与工业驱动:Vishay第七代FRED Pt整流器通过AEC-Q101认证
- 业界突破!ROHM “UCR10C 系列” 分流电阻器来袭,功率翻倍还兼高精度
- 面向高密度计算,瑞萨电子800V电源架构实现高效能突破
- 泰瑞达推出 Titan HP 测试平台,2kW 功率适配 AI 与云芯片散热难题
- 威宏科技加入Arm Total Design生态系统,携手推动AI与HPC芯片创新
- 荒漠变战场:英特尔 18A 制程携 RibbonFET 技术量产,重塑全球芯片格局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汽车模块抛负载的解决方案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