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电源管理 > 正文

网友热议: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点滴

发布时间:2015-08-06 责任编辑:sherry

【导读】作为新手在以后的电子设计过程中,总会碰到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相关设计,本文本着服务电子元件技术网的朋友们,为大家带来自己关于四开关buck-boostt变换器的一些小想法。
 
现在正在研究四开关buck-boost,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不算很热门的拓扑吧。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很简单,如下图。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对于四开关buck-boost,它本身有一种非常传统简单的控制方式。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那就是Q1和Q3同时工作,Q2和Q4同时工作。并且两组MOS交替导通,如上图。
 
如果把Q2和Q4换成二极管,那么也是同样能工作,只不过没有同步整流而已。
 
对于这种控制方式,在CCM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公式:
 
Vin*D=Vout(1-D)也就是说,Vout=Vin*D/(1-D).  这个电压转换比和我们常见的buck-boost是一样的。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只不过常见的buck-boost的输出电压是负压,而四开关输出的是正压。
[page]
但是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没有模态切换。但是缺点是,四个管子都在一直工作,损耗大,共模噪音也大。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基于传统控制方式的缺点。多年前,一家知名的IC公司推出了一款控制IC,革新了这个拓扑的控制方式。
 
其思路就是当Vin〉Vout的时候,把这个拓扑当纯粹的BUCK来用,当Vin<Vout的时候 当一个boost来用。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但是,这种思路本身没什么奇特之处。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是,当VIn=Vout的时候,采用怎么样的控制方式?
 
从buck过渡到中间模态,再过渡到boost的时候,如何做到无缝切换? 这几个问题,后来成为各家IC公司,大开脑洞,争夺知识产权的战场。
 
先假设输出为固定的12V,输入假设为一个电池,充满电电压为16V,放电结束电压为8V。
 
那么从输入16V开始,此时的工作状态显然是BUCK。
 
那么四个管子的驱动信号如下图: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那么当输入电池电压逐渐开始降低,M1的占空比也逐渐开始增大,而M2的占空比开始减小。
 
此时M2的占空比是个关键的参数。
[page]
因为IC内部对M2的脉宽有个最小设定,假如说是200ns。
 
那么现在假设输入电压掉到12.5V,而M2的脉宽也收缩到了200ns。IC内部的逻辑电路就认为到了模态切换的时候了。
 
 此时发生的变化是,M3和M4两个管子不再是常关和常通的状态,而是开始开关了。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如果我们把上图进行分解,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一个clock周期里面,前半周期是buck,后半周期是boost。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这个时候boost切进去的时候,M3是以最小占空比切入的,而且该占空比不可调。此时M2的占空比则会从最小突然展宽以抵消boost模特切入的影响。在这个时候,输出会产生一个动态效应。那么当输入继续下降的时候,M2的占空比会继续减小。
 
那么当M2再度回到最小占空比的时候,IC内部逻辑电路会认为模态需要再次转换了。此时,M2将固定在最小占空比,而M3则开始跳出最小占空比,可以逐渐展宽。理论上来说,这个过渡应该是完全无缝的切换,但是由于芯片内部的clock时序的切换,也会对输出造成一种动态效应。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这个时候,变成了前半周期是boost,后半周期是buck。同样,当输入电压继续降低的时候,电路会切入完全的boost模态。
四开关buck-boost的拓扑
 
要采购开关么,点这里了解一下价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