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强制性国家标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征求意见时间为11月12日至12月11日。这一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充电宝安全标准,将在整机、线路板和电芯三大技术领域提出数十项严格改进要求,预示着移动电源行业将迎来全面规范。

充电宝安全警钟为谁而鸣?
多品牌爆雷、知名产品“召回潮”、民航局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充电宝乘机……今年以来,充电宝安全问题频频敲响警钟。来自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就发生了15起旅客携带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冒烟事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一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国和消费国,充电宝安全直接影响着亿万消费者。标准编制工作组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频发的移动电源安全事故,暴露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众多的问题,尤其在飞机、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这些问题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新国标“严”在何处?
与现有标准相比,这份征求意见稿在多个方面提出了突破性要求,堪称充电宝行业的“全面升级”。
标识要求更加严格:新规改变了过去仅标注品牌方的做法,明确要求产品外壳必须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型号、电池的材料体系、生产日期、建议安全使用年限等关键信息。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获取更多产品信息,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安全标准全面提升:新标准增加或提升了过充电、针刺、挤压、热滥用等试验要求,明确规定移动电源在过充电放电、短路、过载、误操作等情况下,必须“不起火、不爆炸、不破裂、不漏液”。这些严格的安全门槛将从源头上淘汰不合格产品。
智能化管理成为标配:新标准还针对移动电源新增智能监测、智能管理等要求。智能监测信息包括电池电压、温度、电流信息、异常电压、异常温度等,且这些信息必须记录在芯片内并能被所有用户读取。智能管理方面,则要求移动电源具备充放电流动态管理、过温保护等功能,确保锂离子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性。
消费者现有充电宝何去何从?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已购买的充电宝是否会受影响”问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有关负责人给出了明确答复:对于已经获得3C认证的移动电源产品,将不受标准发布影响,可以继续持有和使用。
该负责人同时透露,新标准的实施时间目前尚未确定。按照惯例,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后的过渡期一般为6至12个月,该标准会根据各方建议,选择合适的过渡期后实施。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尚未定稿。
专家支招:充电宝安全使用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使用充电宝?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中心电池研究室主任耿振峰提出了专业建议:
不要把充电宝放在夏天暴晒的汽车前窗,高温环境极易引发电池热失控;避免充电宝被家里宠物咬坏,以及频繁扔、跌落等现象,这些机械损伤可能破坏电池内部结构;放在包里时,要避免与其他物品、工具等强力挤压,防止带来安全风险。
随着新国标的即将出台,移动电源行业将迎来一次全面洗牌,劣质产品泛滥的局面有望得到遏制。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购买的充电宝将更加安全可靠,但同时也需提高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和保管手中的移动电源,才能真正杜绝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