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6届学术年会召开
全国电力学术界及工程界的盛会的事件影响:
- 智能电网将是我国未来电网支柱
- 未来上海的供电配电模式将发生变革
- 有望实现实时电价、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电源在高峰时段参与供电
全国电力学术界及工程界的盛会——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6届学术年会上周末在上海电力学院开幕。包括四位院士在内的近8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及业界人士与会。新能源发电与并网、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的影响等主题最受关注。
此次大会为期三天,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新能源、智能电网、电网安全、节能减排等前沿领域,其中,最被热议的当属“智能电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教授表示,由于跨区送电是我国不可回避的问题,坚强网架和智能化将是我国未来电网的两大支柱。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教授指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集成供电是未来我国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将大大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有助于降低冻雨等自然灾害对电力安全的影响。
上海电力学院符杨教授则表示,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将在“后世博”时代发挥重要影响。目前上海电网瞬间最高负荷达2600万千瓦,但大多数时候需求仅为一半左右,这导致了设备整体利用率不高。依靠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若突破储能技术、超导技术的瓶颈,未来上海的供电配电模式将发生变革,有望实现实时电价、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电源在高峰时段参与供电,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