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正文

缺货环境下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研究发现

发布时间:2011-06-15 来源:电子元件技术网 责任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 《2011供应商管理调查报告》出炉
  • 价格货期震荡,有涨有跌
  • 切换供应商增加
  • 降成本走技术路线
  • 采购风险管理进入视野


2010年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笼罩在缺货的阴影中。缺货导致了供应链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涨价、交期延长、货款结算期延长、更换供应商等等。面对缺货,供应链上下游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下游的电子系统制造商通过调整了供应商管理策略而挺过了难关。

在这个大环境 ,电子元件技术网把缺货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变化作为《2011供应商管理调查》的主题,我们相信调查所揭示出的经验和规律,对于供应链未来有效应对“缺货”导致的采购风险,将会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价格货期震荡,有涨有跌

本次调查的结果印证了2010年电子行业所面临的“缺货”困境——2010年电子系统制造商与设计公司面临的最普遍的采购风险是无法供货,43.6%的公司面临着供应商无法供货的困扰。与2009年的调查做对比,2010年IC、分立器件、无源元件、机电元件、模块/电池五大类物料价格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IC与分立器件涨幅最大,机电元件、模块/电池涨幅最小;交货期方面,IC、分立器件、无源元件交货期都有所延长,而机电元件、模块/电池交货期分别缩短了5天和6天;货款结算期方面,IC、分立器件货款结算期均有所延长,无源元件、机电元件、模块/电池的货款结算期都缩短了。
 


 图1:五大类物料的交货期有延长也有缩短
 


                           图2:五大类物料的货款结算期的变化
 

交货期、货款结算期、价格这三个要素在不同物料之间变化有所差异,原因在于不同的供应结构。IC、分立器件的供应体系中,国外厂商比例较大,供应相对集中,而且产能增加也比较保守,所以价格上涨最多、交期变长导致结算期也变长。而机电元件、模块/电池的供应中,国内厂商的比例很大,供应分散,随着2010年需求的增加,厂商产能提升很快,所以交期和结算期都变短了。无源元件供应结构介于中间,所以虽然无源元件的交期延长,但是货款结算期没有随之延长,反而缩短了,这主要因为是抢货。电子元件技术网的论坛里有很多关于缺货的讨论,有网友表示,因为缺货,甚至不得不由月结变成了现结来抢货。但是IC、分立器件由于货源吃紧,即使价格翻几倍也买不到。

相关链接:

目录分销热凸显小批量采购困难          
http://www.cntronics.com/art/artinfo/id/80010537
小批量采购习惯与服务趋势调查报告   
http://www.cntronics.com/art/artinfo/id/80007277
供应商开发,门当户对理论                 
http://www.cntronics.com/art/artinfo/id/80002075
发挥核心技术,联手分销商创造价值   
http://www.cntronics.com/art/artinfo/id/80007401
调查发现:采购者最看重电子元器件供应商Cost-Down能力        
http://www.cntronics.com/art/artinfo/id/80008369
[page]
切换供应商增加

在缺货的大环境下,不少电子系统制造商被迫更换供应商。导致合格供应商降级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物料出现质量问题、价格失去竞争力和货期变长。物料质量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妥协的;价格失去竞争力也就是价格上涨压缩了下游公司的利润空间;而货期变长导致供应商降级的比例变化最显著,由2009年的5.2%大幅上升至2010年的36.8%——这是供应链调整的表现。因此,系统厂商在考察新供应商时,除了考察物料质量因素外,产品性价比和供货能力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图3:导致合格供应商降级的主要因素

同时,系统厂商提高了五大类物料在第一供应商处的采购数量比例,通过提高采购比例,一方面提升厂商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刺激供应商的服务积极性。五类物料中,无源元件在第一供应商处的采购数量比例变化最大,由2009年的43.2%提升到2010年的63.5%。电路设计中,无源元件种类多数量多,对于无源元件的采购,可以采用集中打包采购的方式,并且随着中国工程师自主开发活跃度的提升,无源元件的选择更加主动自由,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无源元件比例的提升。

降本走技术路线

在缺货涨价的气氛中谈COSTDOWN注定是个艰难的过程。调查中显示,2010年最主要的COSTDOWN方式是寻找替代物料和引入竞争供应商。与2009年相比,寻找替代物料依然是最重要的COSTDOWN方式,但采取说服供应商降价这种方式的人少了许多,由35.9%降至21.1%,其中,2亿营业额以上的大公司在砍价方面显然更有话语权。 


               图4:寻找替代物料依然是最重要的COSTDOWN方式,但砍价的人少了
 

通过对替代方式的调查发现,不同品牌物料之间的替换成为2010年使用替代物料的最主要方式,而2009年的调查结果中厂商新老产品替换占据主流。替代方式侧重点的变化也反映了供应链中物料品牌替换比较活跃,这为新的品牌供应商切入市场提供了机会。那么工程师如何获得品牌替代信息呢?通过调查发现,使用在线工具是寻找物料品牌替代信息成为新宠。在线工具包括供应商网站的选型工具、目录分销商的搜索工具、供应商替代搜索工具。此外,技术文章也是影响工程师选择的重要方式,而技术文章恰恰是国内元器件供应商的短板。
 


                           图5:在线选型工具是寻找物料品牌替代信息的重要途径
 

采购风险管理进入视野

2010年,电子系统制造商与设计公司面临的采购风险除无法供货外,需求预测不准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尤其是对于消费电子行业,构成了最大的采购风险。调查还发现通过采购风险管理手段把“缺货影响程度”降低到“可以接受”水平的公司,达到半数以上(54.5%)。
 


                          图6:为了应对采购风险,采购商采取了综合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采购风险,采购商采取了综合的应对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三种方式是:选择生产资源好的供应商、采用多品牌多供应商策略、多用通用件少用定制件。不同营业规模和不同终端产品的公司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应对措施。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电子元件技术网出版的《2011供应商管理调查报告》。
 

要采购工具么,点这里了解一下价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