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正文

电子信息经过稳增长已开始转型

发布时间:2012-02-23

电子信息经过稳增长已开始转型

  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支撑工具研发和服务产品化进程,研究制定和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加强业务标准库、知识库和案例库建设,开展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务示范工作,在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新型在线信息服务等领域开展特色示范。

  电子电子信息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信息化融合工业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和推进制造服务化,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两化融合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切入口。刚刚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撑两化融合发展的“装备部”,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影响了我国两化融合的进程、深度和广度。

杨学山指出,软件与硬件融合,ICT和信息化、信息安全融合是大势所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强调,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提出,着力融合发展,开展全国工业软件试点示范,发展面向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业。

  把握重点 规划指明方向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业自身也必须强筋壮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从基础电子、整机到应用全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基础电子产业,形成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结构优化、配套完整的基础电子产业体系,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新型平板显示领域、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光伏等领域。

  整机产品,通过多种路径提升整机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突破,重点关注到计算机、视听产品、通信终端等领域。

  产业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针对一批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新的增长点,重点关注到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领域。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从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率先突破。

仍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步入加速成长期,带动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继2011年“十二五”平稳开局之后,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实现保增长、稳增长,考验着全行业的智慧和能力。

  战略先导 转型升级“推手”

  电子信息产业是工业的排头兵,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推手”。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日前在福建省、广东省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考察调研时指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应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智能、绿色和普惠为特征的新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国都在加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部署,试图在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制高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亟须突破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在重大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

  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74909亿元,同比增长17.1%;软件业实现收入1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2011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66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0和近20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利润占全国工业比重分别达到8.9%和6.1%。由上可知,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整体工业中的领先和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世界经济整体发展形势很不明朗,但是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电子信息产业视为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列全球第一,未来发展后劲十足。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2011》预测,中国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将由2011年的19.92%提高到2014年的21.33%。

要采购工具么,点这里了解一下价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