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传感技术 > 正文

迫使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业务走进“死胡同”的三大因素

发布时间:2015-02-28 责任编辑:wenwei

【导读】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主管发布消息称,未来二到五年之内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正式上路运行。此前谷歌放出豪言称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至少有100辆无人驾驶汽车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时至今日,谷歌昔日的豪言壮语能否实现?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迫使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业务走进“死胡同”?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是全自动驾驶汽车,不需要驾驶者就能启动、行驶以及停止。但是谷歌并没有汽车生产的经验,其所谓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只是将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系统卖给汽车制造企业,让后者真正生产出无人驾驶汽车。在笔者看来,谷歌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系统的目的更多的是让用户留在谷歌地图的生态圈中进而使得车辆的驾乘者能够使用谷歌推出的智能产品和服务。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谷歌在去年退出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原型车,该车内部并没有方向盘、油门以及制动系统这些传统汽车的标准配置,其内部只有”停止“和“启动”两个按钮。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声称其所采用的全自动化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车祸的发生概率,过去十年时间里美国每年平均有3.2万人到4.3万人死于车祸。
 
尽管眼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以及密歇根州已经颁布法令使得无人驾驶汽车能够顺利上路行驶,但笔者依旧认为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业务最终将走进“死胡同”,而其中原因有以下三点:
 
1、地图道路扫描的限制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在此前已经在谷歌地图中扫描过的路线上行驶,相反该车在行驶途中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高清晰度的实时扫描,这就意味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会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年,谷歌对道路实际扫描长度接近2000英里,不过这显然是不够的,要知道单单一个加利福尼亚州的公路里程数就长达17万英里。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安装在车前部传感器所发出的旋转激光对路况环境进行3D数据读取,不过其局限在于无法对所获得全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刊登的文章指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原型车最高时速为每小时25英里(约合每小时40公里),其在试验行驶中出现无法识别行人、交通灯以及路面坑洼的问题。
 
2、成本过高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另外一大问题是就目前而言车辆自身成本过高,有媒体报道称目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硬件设备价格就高达25万美元,这一价位使得谷歌推动无人驾驶汽车在五年之内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目标有些不切实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人工智能企业MobilEye推出的先进驾驶者辅助系统(ADAS)仅仅只需1000美元便可在普通汽车内安装到位,该系统能够在开车人开车途中出现打瞌睡、开小差等问题时及时做出反应以防止车辆发生碰撞事故。
 
3、用户隐私安全性的挑战
 
谷歌已经可以通过GPS、无线网络以及谷歌地图等等产品和服务搜集甚至控制用户的隐私消息,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正是为谷歌打开了交通运输网这样相当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在此种背景之下用户的隐私数据能否得到妥善的保护已经引发质疑。
 
用户隐私数据因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而被侵犯的可能性会增大,比如法庭可以像要求调取私人电话记录一样调取用户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数据;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追踪用户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否决用户提出的理赔要求。去年曾经发生谷歌智能家居应用产品Nest恒温控制器被黑客攻击的事件,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未来也完全有可能被黑客当作攻击的对象。
 
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手动驾驶,安全始终排在第一位。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巨大的代价。虽然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幅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与交流空间,但是也伴随着每年百万人在交通事故中失去生命的惨痛代价。因此,如果能够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保护驾驶者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对于科技厂商和汽车厂商来说,已经变得与提高汽车性能同样重要。虽然上面介绍的一些技术,有些已经变成了现实,有些还处于研发阶段,但是相信未来如果真的有一天能够在全世界普及,那么将会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幸福。
 
要采购工具么,点这里了解一下价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