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子制造商和研发机构的主要商机
- 全球经济两个动力
- 城镇化带来的市场和工业结构变化
- 医疗电子要顺应医疗模式转变
- 关注网络标准与便携技术
- 汽车电子:有近不求远
- 政策推动工业电子应用
- 机床市场:电子控制、信息采集和网络
- 机床主要市场和需求
- 电子专业设备:太阳能、LED、锂电池和触摸屏
中国的电子工业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进程已经启动,它将成为今后中国和世界的供应与需求的新焦点。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更给出口导向的中国电子制造业严重打击。然而,中国电子制造商有机会通过调整来发展,巩固核心市场、扬长避短,开发新市场。大家认真领会“十二五”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可以在新兴市场发展中找到商机。
新兴市场有3个含义:
- 新区域的市场,比如中国西部、中部城市,非洲出口
- 新行业市场,比如风能、太阳能、机床制造、医疗电子
- 成熟市场的新技术导入,比如触摸屏进入手机和平板电脑
在新兴市场中寻找商业和技术机会是2012年,乃至以后几年必须的思维方式。美国人引发的经济危机丝毫没有挡住苹果的技术创新,这是消费电子的事儿。为什么?人们一定需要好东西,不管经济危机不危机,刚性需求一定存在。中国出口受阻,但是北斗第十颗卫星上天,风电场建设速度成为全球之最,这些都是消费电子意外的事儿。这是为什么?中国改革开发30年解决的是就业和人民基本生活问题,消费品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入门槛低,满足了这个阶段的要求。以后,中国要增强国力,要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和国防能力。
在这个前提下,对于中国电子制造商和研发机构,主要的机会是:
- 结合技术增值和低成本优势(同等重要)巩固消费电子阵地(国内和出口同等重要)
- 在工业设备电子控制和节能技术应用方面寻找“电子盒子”的机会,让盒子带来工业设备数字化、高效率、高精度、高节能和低成本运作
- 数字化工业设备出口有很大市场潜力,五年内将成为中国的出口支柱
- 汽车出口是“华山只有一条路”,险而难,但是不出口就是死路一条
- 新能源和节能产品发展一定比“想的快”,因为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储备全球人均最低,是压力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发展新能源项目有比较优势,现在大家的水平都不高,早动手有机会领先
- 设计服务或者设计公司在新型电子市场有重要的发挥空间,很多工业应用都是光机电结合,搞机的人不懂电,就给电子机械都懂的人机会。
全球经济两个动力
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动力,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美国持续扮演原创技术和创新技术领导者的角色,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导体设计和工艺,互联网应用和“苹果”概念。一个WLAN技术带来移动计算市场,涵盖消费、汽车和工业应用。一个苹果的用户体验可以带动新一代产品趋势,以及相关产业链为其服务。
中国城镇化经历了20年自由发展阶段,已经把1.2亿农民带入城镇化生活。家电下乡销售量最大产品是热水器,为什么?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农民回到家乡,本人不能再回到不洗澡睡觉的过去。买个热水器,为自己也为家人,就这么朴素的需求造就一个大市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十二五计划再创造4500万就业机会来满足9%的GDP增值需求。但是现在有明显的农民工回乡趋势,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现新动向,而这种变化仍然愈演愈烈。当然,返乡的农民工没有再务农,而是进入家乡附近的工厂,服务行业,或者投资合伙开办自己的企业。这造成一线城市工人缺乏和农村消费水平提高,一件坏事一件好事。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伴随城市社会福利改善,要让老百姓敢把存的钱拿出来花。中国人有了钱第一是满足基本衣食住行,第二是保障性储蓄,第三是买房,然后才是购买耐用品和投资等等。社会福利有效改善以后,人民就敢减少保障性储蓄,多消费。
美国30%的财政收入投入在社会福利,欧洲50%的财政收入投入在社会福利。中国有统计的数据只有不到10%,要是把农民人口做基数,那这个比例就很小很小。欧债的基本原因之一是社会福利太大,政府一直在发行债券维持,现在到了没办法的地步。欧洲人的可支付收入持续降低,福利再好,人民也到了没钱花的地步。
城镇化带来的市场和工业结构变化
中国的城镇化第一阶段变化已经浮出水面---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可以一直延伸到县城。
第二阶段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医疗、教育和汽车耐用品消费,它会影响到医疗设备,教学仪器和汽车的需求。特别是配合国家医改,城镇化进程一定会加快。
第三阶段的变化是深层的,主要体现在工业结构方面的变化。城镇化必然带来大工业化,必然需要更多的铁路、飞机、卫星和高楼大厦,而生产这些精密的产品必然需要机床设备和生产工具。所以为了配合城镇化的持续发展,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工业设备、交通工具和新能源项目的原因成为重要的新型市场需求。
医疗电子要顺应医疗模式转变
医疗模式的转变主要包括医疗范畴的广义化发展、国家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方面。从医疗范畴上看,中国现阶段的医疗主要是指诊断和治疗,但未来医疗范畴将愈加广泛,这是业界的共识。飞利浦就把医疗范畴定义为从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到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同时,他们把在上述整个医疗周期中发挥价值作为其发展的理念。 [page]
国家对基层医疗加大投入的趋势也愈加明显。由于新医改方案强调为基层服务的医疗理念,未来医疗的发展将以满足大众的医疗需求为根本。因此,医疗器械厂商要从原来关注少数人、大医院、高级设备向关心有层次的医疗模式、普通人的健康这样的医疗体系去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将建立一个分层次、网络化的医疗体系是必然趋势。社区医疗是群众求医最先接触的以门诊为主的医疗服务部门,有80%的问题要在这里解决。这些特性要求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准确度和耐用性要高,同时成本要低。
网络化则是远程医疗及监控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新医改方案提出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医院间的资源共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医疗服务资源最优的整合和最大的协同效应。总体上来说,技术的发展一定要满足医疗需求的变化。为此,企业应该更加关注我国医疗模式转变、医疗体制改革、家庭医疗、社区医疗、基层医疗、康复以及保健市场,并关注由此带来的新机遇。
近期政府计划新增4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方案出台。在新医改方案中,中国政府计划在2009年-2011的3年间,投入8500亿元,用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及公立医院这五项重点改革。
由于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在未来3年内,政府对医疗设备市场的投资将达到上千亿元。一些原来从事各种产品开发的电子企业纷纷转向医疗电子领域。
当前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为250多亿元,同比增速在16%以上,超过了全球市场12%的增长率。而按照市场调研公司Databeans的分析,医疗电子产业将成为半导体领域新的“杀手级应用”。他们预计,在未来5年内,用于医疗电子的半导体器件每年将以14%的平均速度增长。这个增长率超过了消费市场和电脑市场,后两者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预计分别为11%和9%。
关注网络标准与便携技术
医疗电子发展一定要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同时企业还要关注两大标准与技术的走势:
第一是网络互操作标准。为了适应医疗体系的网络化建设,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的数据平台变得非常重要。数据平台涉及对两项技术的要求:通信和数据格式。只有建立相应的标准,医疗设备之间以及与其他信息源之间才能实现互操作。由国际企业发起成立了一个名为“持续健康联盟”的产业组织,参加者包括思科、IBM、英特尔、欧姆龙保健、松下电器、三星电子和夏普等,他们进行标准选择、互用性指南的编写等工作。目前,相关标准仍在探讨之中, 医疗设备企业要加强合作,抓住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网络化建设的机遇,建立起能够影响中国医疗网络化建设的标准和规划,以有利于我国医疗电子企业今后的发展。
第二是便携医疗产品与技术。新医改方案中医疗体系建设应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这些将成为我国便携医疗电子快速增长的催化剂。而且,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将推动中国医用便携医疗电子市场的发展。 在便携医疗产品中,电子血压计、便携血糖仪、电子助听器等便携式设备占到家用便携产品市场的90%,而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便携式超声诊断仪、便携式胎儿监测仪、便携式心电图仪位居我国医用便携设备市场前列。此外,基层医疗机构所需的低成本、高可靠性、操作简单的X光机、超声诊断仪、核磁共振设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的市场容量也将大幅提升。而这些产品所涉及的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分辨率的技术都备受关注。
汽车电子:有近不求远
以中国汽车行业为例,中国汽车市场和制造能力基本同步成长35-50%(2008-2010年),但是2011年的增长只有3%,有85%的汽车厂没有完成出货任务。中国已经拥有1500万辆汽车付运的历史记录,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二大国家。中国汽车增速急跌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汽车制造产能发展太快,造成本地市场严重供过于求,而出口远远不如预期。这里深层的原因是外国车厂以市场为导向,在中国建厂是为了在中国销售自己成熟的产品,基本没有考虑把中国工厂的产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
最近汽车行业曝出“合资自主”模式,它成为汽车厂商追崇的模式。也就是说外资不能以在中国卖车为第一目的,而是要把在中国研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对汽车电子是一个利好消息,这直接影响汽车电子市场需求,因为前装市场有望直接对中国的汽车电子和控制总成供应商开放。
合资自主研发项目必将以新能源车为重点,市场需求和政府补贴是主要市场动力。中国有55家汽车厂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有20家在2011年各类汽车展上推出电动汽车和深度混合动力巴士。这里为汽车电子和高品质电池打开一个重要本地市场。
政策推动工业电子应用
工业电子应用覆盖多行业设备中电子控制和信息网络部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大力发展工业设备技术创新、节能技术和树立明星企业品牌效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它指出,到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显著增强,工业企业品牌成长的市场环境明显改善。50%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制定并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附加值显著提高。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包括5个方面。
- 引导工业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把品牌培育作为工业产品质量和信誉建设的重要内容。
- 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目标,落实政策措施。
- 提高企业品牌培育意识和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等。
- 改善品牌发展外部环境。要在“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质量兴业”和“质量兴企”活动中,以品牌培育为重点内容,通过组织质量攻关和提高供应链质量保证能力等工作,支持品牌建设。
- 指导工业企业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提高品牌培育的科学化水平,支持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优秀品牌管理经验和标杆的交流与分享。
- 适用于有色金属行业的电解铝智能槽控技术
- 适用于钢铁、化工、石油、电力行业的水泵风机目标电耗节能控制技术
- 适用于大型用能企业的远程监控电磁调衡技术
- 适用于冶金、石化、轻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用串行通信标准接口多功能智能测量技术
- 适用于冶金行业的LV自动喷吹控制技术
- 适用于化工行业的高效电磁感应加热控制技术
- 适用于电力行业的采用智能复合开关和低压分组载波传输应有的无功补偿技术
- 适用于装备行业的采用PWM脉宽调制和硬件均流技术的高频开关电源控制技术
- 适用于石化、冶金、有色金属、制药、建材等行业的企业生产和能耗过程耦合建模技术
- 适用于装备行业的数控机床的有源功率补偿技术
- 适用于塑胶行业的注塑机智能变频节能控制技术
- 适用于盐加工业的盐加工生产自动化技术
- 适用于电镀行业的镍铬废水在线回收技术
- 适用于能源生产、石化、建材、钢铁等行业的烟尘类高腐蚀环境下污染源排放监测技术
- 适用于汽车制造业的柴油机尾气排放检测控制技术 [page]
为了推动电子控制和计算机在机床设备的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数控机床专项”)发布大会。宣布194项国家数控机床专项课题,总经费7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地方配套和企业自筹57亿元。数控机床专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研项目,而是国家层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专项的实施要延续到2020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企业总投入预计将达到数百亿元。
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战略性特征。它不仅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装备,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中国机床制造厂家数量全球第一,机床产值世界第一,但同时也是世界第一机床进口国,高档数控机床主要依赖进口。中国拥有较完善的机床产业链,但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主要进口,缺少著名跨国集团和世界级的“精、特、专”小巨人企业。中国大量出口“两高一资”产品,再进口这些出口产品制造出来的高档产品。
中国机床制造业2010年产值490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发达国家的机床制造业却处于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本国制造业衰退和总体经济不景气。
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的讲话,“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可能得到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凡是重大专项中研制并应用的产品,应该把其列入国家减免税的清单里。同时,同类产品国家不再减免进口关税,也不再给予进口的补贴,否则会对自主研发的产品造成很大的冲击。
从机械制造角度讲,中国已经可以制造高速、精密、复合、多轴联动数控机床,以及大规格、大吨位数控机床新产品。比如开发和制造了世界最大的28m数控立式铣车床,回转直径5m、承重500t的数控卧式车床,10.5m数控桥式龙门复合机床,镗杆直径320mm的数控落地铣镗床,直径2500mm的轧辊磨床,高性能数控锻压设备等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
2010年金属加工机床产值数控化率为59.0%,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金切机床和数控金切机床平均单价分别为19.5万元和40.6万元,分别比上年提升了21.9%和8.8%。 这些数据是好的,但是,这些设备的电子控制、工业计算机和通信接口还需要进口,这些成为中国本地电子技术公司的机会。
机床主要市场和需求
汽车工业占机床市场需求40%,包括车身和部件生产两类机床。用于汽车车身生产的机床有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线,用于部件生产的机床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在内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但是汽车零部件加工用机床的需求比整车生产要大10倍以上。
船舶工业大中型数控机床需求增长。海洋工程设备制造所需的特种及专用加工机床会有需求,是重型机床的增长点。但是对重型、超重型金属加工机床的需求增速将有所减缓,原因是全球货轮需求不好。
航空工业需要高技术高品质装备。一架飞机由300万-500万个零件组成,零件的复杂程度和严酷的品质要求,将吸纳大量高技术高品质装备参与其中。机床行业应紧紧抓住航空工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的难得机遇,大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制造水平。
发电工业对机床的需求主要是:发电机和汽轮机的转子需求数控重型卧式车床、数控叶根槽铣床,定子需求数控大型落地铣镗床、数控龙门镗铣床、大型定子专用机床,汽轮机的叶片需求多轴联动加工中心。有许多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可满足发电装备的需求,但仍有一些要依靠进口,如数控转子槽铣床等。
电子专业设备:太阳能、LED、锂电池和触摸屏
从电子专用设备的主要市场来看,电子专用设备全年的增速要快于电子工业的增长速度:
- 晶硅太阳能设备将是发展的主要产品。随着多晶硅原料供求差距的缩小,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光伏国内外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2012出货量增长速度在50%水平。同时随着国产光伏设备性价比的提高,国产光伏设备市场占有率将继续上升。
- 在国家政策的扶助下,高储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和LED衬底材料和芯片也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将进一步推动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和LED生产设备的发展。
- 3G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将继续快速发展,这将带动我国触摸屏生产设备和表面贴装设备的继续发展。
- LED生产设备将成为半导体设备的新增长点。中国LED设备3家主要制造商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和中电科技第45所LED生产设备的2011年总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1%。随着蓝宝石单晶炉、多线切割机、PVD、键合机等新设备的问世并进入市场,LED生产设备在“十二五”期间将成为中国半导体设备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