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手机快速充电器、笔记本适配器、移动电源等消费电子设备中,电源的“稳定性”与“效率”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比如,一款能支持5V/2A、9V/2A、12V/1.5A等多规格输出的快速充电器,需要电源IC在宽电压范围内保持稳定供电,同时不能因为额外电路增加体积或成本。然而,传统电源方案在应对这一需求时,往往陷入“两难”:要么依赖辅助绕组(增加变压器体积),要么外接稳压电路(提高功耗),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针对这一痛点,一款集成高压E-GaN(增强型氮化镓) 与Boost供电技术的电源IC——U8726AHE应运而生,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消费电子电源“宽电压、高效率、小体积”的新局面。
一、消费电子电源的“痛点”:宽电压输出与传统方案的矛盾
随着消费电子设备的功能升级,用户对电源的“多规格输出”需求越来越强烈。比如,手机需要快速充电(9V/2A),同时也要支持低电压小电流(5V/1A)给耳机充电;笔记本电脑适配器需要兼顾19V/3A(供电)和5V/2A(USB接口)。这些需求要求电源IC能在宽电压范围(5V-24V) 内稳定工作,但传统电源方案却难以满足:
辅助绕组依赖:传统反激式电源IC需要通过辅助绕组获取供电电压,但辅助绕组的电压会随输出电压变化(比如输出5V时,辅助绕组电压可能只有8V,无法满足IC的10V供电要求),因此需要额外加一个Boost电路或LDO(低压差稳压器),增加了电路复杂度和成本。
外接高压MOS管:传统电源IC的内部开关管(MOSFET)耐压值通常在400V以下,无法处理AC 220V整流后的高压(约310V),因此需要外接高压MOS管,不仅增加了体积,还会导致开关损耗增加(外接MOS管的寄生参数更大)。
效率低下:当输出电压变化时,传统方案的稳压电路(如LDO)会消耗更多功耗(比如LDO的效率=输出电压/输入电压,当输入12V、输出5V时,效率只有41.7%),导致电源整体效率降低。
这些问题让传统电源方案在宽电压输出场景下显得“力不从心”,亟需一种更高效、更简洁的解决方案。
二、U8726AHE的“硬核配置”:集成高压E-GaN与高压启动电路
U8726AHE是一款专为消费电子设计的高集成度氮化镓电源IC,其核心优势在于“把复杂的电路做进芯片里”,彻底解决传统方案的痛点:
集成高压E-GaN开关管:E-GaN(增强型氮化镓)是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耐压(650V)、低导通电阻(Rds(on))、高开关速度的特点。U8726AHE将高压E-GaN开关管集成在芯片内部,无需外接高压MOS管,不仅减少了体积,还降低了开关损耗(E-GaN的开关速度是传统MOSFET的10倍以上)。
集成高压启动电路:传统电源IC需要通过启动电阻从输入电压取电(比如AC 220V整流后的310V),但启动电阻会消耗大量功耗(比如100kΩ电阻在310V下的功耗约为1W)。U8726AHE的高压启动电路可以直接从输入高压中取电,无需启动电阻,降低了待机功耗(待机功耗可低至100mW以下)。
这些“硬核配置”让U8726AHE的电路复杂度大幅降低,同时提高了效率,为后续的宽电压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三、Boost供电技术:无需辅助绕组的宽电压解决方案
U8726AHE的Boost供电技术是其解决宽电压输出问题的“核心武器”。传统方案中,辅助绕组的电压随输出电压变化,导致IC供电不稳定,而Boost供电技术则通过“动态切换”解决了这一问题:
Boost工作模式:当输出电压较低时(比如5V),辅助绕组的电压可能只有8V,无法满足IC的10V供电要求。此时,U8726AHE的内部Boost电路会启动:SW管脚(Boost电路的漏极)外接一个贴片电感,Boost电路将辅助绕组的8V电压提升到10.1V,给IC的VDD管脚供电。
辅助绕组模式:当输出电压升高时(比如24V),辅助绕组的电压会超过10.1V,此时Boost电路会自动停止工作,转由辅助绕组直接给VDD管脚供电。
这种“动态切换”模式的优势在于:
无需复杂辅助绕组设计:传统方案需要设计辅助绕组的匝数(比如输出5V时,辅助绕组匝数是初级的1/60),而U8726AHE的Boost电路可以自适应调整,无需调整匝数,减少了变压器的设计难度。
提高效率:Boost电路仅在需要时工作(输出低电压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功耗(比如输出24V时,Boost电路不工作,功耗为0)。
降低成本:无需额外的Boost电路或LDO,减少了元件数量(比如少用一个Boost芯片和几个电容电阻),降低了BOM(物料清单)成本。
举个例子,一款支持5V/2A、9V/2A、12V/1.5A的快速充电器,使用U8726AHE后,变压器的体积可以缩小30%(因为无需辅助绕组),BOM成本降低20%(因为少用了外接MOS管和Boost电路),同时效率提高5%(因为减少了开关损耗和LDO功耗)。
四、管脚设计:每一针都为“高效”而生
U8726AHE采用ESOP-7封装(小外形封装,7个管脚),每个管脚都经过精心设计,只为“高效”而生:
1号管脚(CS):电流采样与频率设定:CS管脚是电流采样输入,同时也是最高工作频率设定管脚。通过外接一个RSEL电阻(比如10kΩ-100kΩ),可以设定IC的最高工作频率(比如RSEL=10kΩ时,最高频率为65kHz;RSEL=20kΩ时,最高频率为85kHz)。此外,CS管脚还会采样初级绕组的电流,防止过流(比如输出短路时,电流超过设定值,IC会关闭开关管)。
2号管脚(FB):系统反馈:FB管脚接收来自输出端的反馈信号(比如通过光耦传递的电压信号),IC根据这个信号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PWM占空比),保持输出电压稳定(比如输出5V时,占空比是15%;输出24V时,占空比是40%)。
3号管脚(DEM):消磁检测与过压保护:DEM管脚负责检测变压器的磁芯消磁情况(反激式电源中,磁芯消磁完成后才能开启下一次开关周期),同时也负责输出过压保护(OVP)。如果输出电压超过设定值(比如24V),DEM管脚会触发OVP保护,关闭开关管,防止设备损坏。
4号管脚(VDD):芯片供电:VDD管脚接收来自Boost电路或辅助绕组的电压(10.1V左右),是IC的“能量入口”。
5号管脚(SW):Boost电路漏极:SW管脚是Boost电路的漏极,外接一个贴片电感(比如10μH),用于Boost电路的电压提升。
6号管脚(GND):参考地:GND管脚是芯片的参考地,确保所有电路的电位稳定。
7号管脚(DRAIN):高压输入:DRAIN管脚是内置高压E-GaN开关管的漏极,直接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接收AC 220V整流后的高压(约310V)。
这些管脚的设计不仅简化了电路,还提高了可靠性(比如DEM管脚的过压保护),让U8726AHE能在各种场景下稳定工作。
五、频率自适应:让电源工作更“聪明”
U8726AHE的最高工作频率设定功能让电源工作更“聪明”。传统电源IC的工作频率是固定的(比如65kHz),但固定频率会导致“轻负载效率低”的问题(比如负载为10%时,开关损耗占总损耗的50%以上)。而U8726AHE的频率设定功能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负载自适应:当负载较轻时(比如手机充电到80%后,电流从2A降到0.5A),IC会自动降低工作频率(比如从65kHz降到30kHz),减少开关损耗(开关损耗与频率成正比),提高轻负载效率(比如从70%提高到85%)。
启动锁定:每次启动时,IC都会检测RSEL电阻的阻值,锁定最高工作频率(比如RSEL=10kΩ时,最高频率锁定为65kHz),避免因电阻变化(比如温度升高导致阻值变化)导致频率波动,确保电源工作稳定。
这种“聪明”的频率设定功能让U8726AHE在不同负载下都能保持高效,非常适合快速充电器(负载变化大)和适配器(需要兼顾轻负载和重负载)等场景。
六、应用场景:从快速充电器到适配器的“全能选手”
U8726AHE的高集成度、宽电压输出能力和高效性能,使其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全能选手”,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快速充电器:支持5V/2A、9V/2A、12V/1.5A等多规格输出,使用U8726AHE后,充电器的体积可以缩小到原来的70%(因为无需辅助绕组和外接MOS管),同时效率提高到90%以上(传统方案效率约85%)。
笔记本适配器:需要稳定的高压输出(比如19V/3A),U8726AHE的集成高压E-GaN开关管可以直接处理310V高压,无需外接MOS管,提高了可靠性(比如减少了外接MOS管的散热问题)。
移动电源:需要支持宽电压输入(比如5V-24V)和输出(比如5V/2A、9V/2A),U8726AHE的Boost供电技术可以自适应输入电压,无需额外电路,减少了移动电源的体积(比如从200g降到150g)。
LED驱动电源:需要支持宽电压输入(AC 85V-265V)和恒定电流输出(比如300mA),U8726AHE的频率自适应功能可以在不同输入电压下保持恒定电流,提高LED的寿命(比如减少闪烁)。
结语:氮化镓电源的“高效解决方案”
U8726AHE作为一款集成高压E-GaN与Boost供电技术的电源IC,彻底解决了传统方案的“宽电压输出”痛点。其核心优势在于:
高集成度:集成高压E-GaN、高压启动电路、Boost电路,减少了元件数量和体积;
高效性:Boost供电技术提高了宽电压输出效率,频率自适应功能提高了轻负载效率;
稳定性:动态切换模式和启动锁定功能确保电源工作稳定。
推荐阅读:
德州仪器电源路径充电技术解析:如何实现电池寿命与系统性能的双赢?
力芯微ET75016激光驱动芯片:重新定义TOF 3D传感精度与效率
多维科技TMR13Nx磁开关芯片:重新定义智能笔360°无死角唤醒体验
Littelfuse推出DO-214AB封装2kA浪涌保护晶闸管,革新电源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