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正文

2009年全球手机领导厂商发展与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0-04-26 来源:电子元件技术网

机遇与挑战:
  • 不景气加速厂商洗牌
  • 韩系业者以较为积极的方式进行布局
  • 牵动台湾代工业者未来的发展
市场数据:
  • 2009年台湾手机出货量6,314万支

一、不景气加速厂商洗牌
2008年全球前五大手机品牌厂商分别是Nokia、Samsung、Motorola、LG、以及Sony-Ericsson,虽然2009年组成与前几年相同,但受金融风暴影响排名出现大幅度的更动,韩系厂商无论在出货量、或市占率的表现都相当抢眼,像是Samsung与LG都分别上升了一个名次,跃居全球手机主导厂商的地位,而Motorola在缺乏Razr后继机种、以及主要市场遭竞争者分食之下,主导地位拱手让人,08年第四季出货量甚至落后Sony-Ericsson,是金融海啸下受创最严重的厂商。

二、领导厂商发展现况与策略分析
受金融风暴影响,2009年全球手机市场衰退已成定局,为了因应诡谲多变的局势,前五大手机品牌业者纷纷调整其市场策略,Nokia以完整布局求稳定发展,Motorola与Sony-Ercisson则主要以撙节开销的方式熬过寒冬,相较之下韩系业者则以较为积极的方式进行布局。
 
(一)Nokia Nokia
自2006年起便开始一连串的大动作,包括并购地图导航公司Gate 5、数位地图公司Navteq、数位音乐商Loundeye、以及手机广告公司Enpocket,广泛的并购令人目不暇给,直到2007年推出Ovi,整个朝向结合服务、软体与体验的企业发展目标才逐渐明朗。综观2008年Nokia的发展策略可以划分为四个轴面,分别是延续提供网路平台的服务(Ovi平台)、强化GPS内容(Navigator系列)、发展音乐服务(XpressMusic系列)、以及朝向多元行动平台布局,Nokia摆脱过去单纯提供手机业者的形象,让消费者在行动网路平台上,感知到更多情境以及个性化的服务,试图重新定义手机的价值。

虽然Nokia动作频频,更坐拥近四成的市占率,但从几个重要市场的失守、1Q09 ASP下探至65欧元(4Q08为71欧)、以及RIM、Apple、HTC等专业厂商抢食智慧型手机市场,足以了解即使位居龙头地位的Nokia也无法幸免于风波之外。为了降低伤害,2009年Nokia可望以保守稳健的步伐聚焦服务事业,并运用完整的产品线、规模经济、良善的供应链和配销通路,降低营运成本。但是高度的性价比有助于该公司在不景气的2009年维持市占。
 
(二) Samsung Samsung
近几年之所以能在手机产业迅速成长,最主要原因是采取广泛与全球电信业者合作的策略,藉由让产品在电信业者补贴或是绑约的保护下,维持足够的成长力道,例如08年Samsung在北美市场争取和小型营运商合作机会、而中国市场的部分则藉由赞助北京奥运的方式,争取电信公司促销CDMA机种的机会。除了提出客制化产品满足电信业者之外,2009年Samsung多达20款的新型手机更聚焦在触控式功能以及智慧型手机之上。

(三) Motorola虽然自2007年Motorola被Samsung超越后,就一直面临高阶产品无法与Apple、RIM等专业公司竞争、低阶手机发展岌岌可危的情况,金融海啸后更迫使Motorola必须大砍成本摆脱低获利的非核心事业。不过现阶段该公司正积极开发Android作业系统,并采取聚焦于美、中市场的策略,以4Q09 Andorid平台手机出货量可见度判断,Motorola的市场正逐渐回流中。

(四) Sony-Ericsson在4Q08金融海啸下,Sony-Ericsson的处境也相当艰难,1Q09更是销售量更是比去年同期锐减四成,出货暴跌至1,450万支,亏损扩大为3.4亿元。首先在产品线的部分,过去Sony-Ericsson的商品主要利用既有资源,延续Walkman及Cybershot对音乐和拍照高度的诠释,然而随着竞争者在这方面能力越来越强, Sony-Ericsson的竞争优势有遭到稀释的危机,再加上对主流触控机种没有太多的著墨之下,使得产品逐渐丧失竞争优势。此外,西欧消费者延长产品替换周期也对Sony-Ericsson造成很大的冲击,原因在于Sony-Ericsson相较于前五大品牌的其他业者而言,西欧占其销售比重较大的份额。

三、对我国手机产业发展之影响与机会
2008年台湾手机代工厂商受过去主力下单客户Motorola与Sony-Ericsson表现不佳的拖累,终结长达15年代工产业猛力增长的态势,再加上台厂致力于转型接单智慧型手机订单的情况下,2009年台湾手机出货量6,314万支,相较于前一年同期再下滑40.8%。未来主要客户能否顺利转型、以及高阶智慧型手机,如Android平台是否下单予台厂,都将牵动台湾代工业者未来的发展。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