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正文

中小企业突破困局之道浅探——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发布时间:2012-04-01

中小企业突破困局之道浅探——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众所周知,经济滞胀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困难,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打开网络,随处可见,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对这一形势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预测,并提出各种解决之道。

近日,在网络上,读到来自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以下简称专家)的一篇从融资角度来谈中小企业突破困局的文章,其观点鲜明,分析独到,有可参考价值。

专家认为,融资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资本市场则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

拿西方发达国家为例,“美国工业的崛起,一直伴随着现代企业、优秀大学和华尔街的繁荣。经过战后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同时陷入“经济滞胀”,但随后,美国以资本市场和高科技的有效结合,带动其在80年代走出低谷,实现了又一轮的30年成长。今天,这一结合机制仍在发挥作用。而欧洲经济一直未能走出低增长困境。随着近年来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缺乏市场化的新兴产业发现机制,使得欧洲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日渐式微。”
日本则相反,经历战后30年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在1989年遭遇了一场危机,至今20多年未能走出低谷。而在2004年日本财政大臣山本有二访华时说,日本经济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外部融资往往成为必由之路。而中小企业高不确定性、轻资产的特点决定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但是,由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债券,以及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提供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中小企业的发展才有望迎来发展机遇。专家认为,美国硅谷的成功,正是科技产业和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典型,显示出其强大的制度优势。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业人数占到全社会80%,但融资情况不容乐观。

专家从我国银行、中小企业两方面的特点分别分析了中小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专家以2011年4月,我国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遭遇倒闭为例。他认为,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大量民间资金流向房地产、煤矿、贵金属、绿豆、棉花等市场,甚至成为国际热钱,炒作境外房地产市场。 “温州现象”表明,如果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能跟上,富余的资金不仅不能帮助实体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带来社会问题。

对此,专家从建设良好资本市场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之道。
  
一是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特殊国情,研究和探索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场外交易市场,扩大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壮大和发展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不断完善新股发行机制、再融资制度、退市制度和并购机制,推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完善治理机制,增强市场透明度。
  
三是规范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规范性指引,保护投资者权益,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四是加快推动公司债市场发展。加快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发展步伐,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债券融资渠道;借鉴私募债券和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国际经验,兴利除弊,研究适用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债券产品。

最后,专家提出,资本市场的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也与大量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
最后他呼吁,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要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使监管体制适应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要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使投资者得以分享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成果;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发展机构投资者,推动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以上是从宏观方面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普遍性的解读。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中国电子行业,其中小企业在各种危机中,又如何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到解决途径呢?4月10日即将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电子行业中小企业峰会上,各路专家学者将鼎力出谋划策:郎咸平会从哪个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业界大佬各持什么样的观点?敬请期待。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