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时钟同步的应用广泛,但常规的时钟同步方案或对终端设备要求高,或原理相对复杂。对此,本文利用大普的RTC秒上升沿即时生效原理,设计一种低功耗、高精确时钟同步方案。
摘要
时钟同步的应用广泛,但常规的时钟同步方案或对终端设备要求高,或原理相对复杂。对此,本文利用大普的RTC秒上升沿即时生效原理,设计一种低功耗、高精确时钟同步方案。
时钟同步的应用涵盖通信、交通、电力、视频、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在低功耗的设备上提高时钟的同步精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时钟同步的概念及精度影响因素
2. 时钟同步的设计原理
市场上RTC的时间寄存器分辨率一般精确到秒,但本文将探讨基于RTC,如何进行毫秒甚至微秒级别的时钟同步设置。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大普的RTC秒上升沿即时生效原理——即秒上升沿会移动到秒设置生效的位置,当MCU捕捉到时钟服务器输出1PPS上升沿时,对RTC进行秒的写操作,即能实现精准时钟同步。工作原理框图见图1。
3. 时钟同步的具体实现
3.1误差确认
减少误差需要先分析和确认误差。如图2所示,图中T1是MCU软件操作时延和IIC指令时延,主要和单片机以及IIC速率有关系。硬件和软件系统确定后,T1即为固定值。T2是IIC操作生效到秒上升沿变化时间差,是RTC同步误差,主要由RTC内部逻辑电路确定,也是固定值。T3为T1和T2之和,即总误差。
3.2误差校准
确认误差之后,需要对误差进行校准。如上文所述,总误差为固定值T3,那么校时起点若相对于GPS/BDS秒上升沿提前T3,就能实现精准的秒上升沿同步。如图3所示。
4. 时钟同步的测试验证
按照以上原理进行了测试验证。实际测试结果显示,经过误差校准后,RTC输出的1PPS(绿色)和服务器输出的1PPS(黄色)同步精度非常高,相位偏差在±10us[3]内,实现了微秒级别的时钟同步。
(10)多种接口类型,接口可定制
(2)超高稳定度:
±3.4ppm @ -40℃~+85℃
(3)内置晶体:32.768kHz
(9)封装尺寸:3.2* 2.5*1.0mm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意法半导体碳化硅数位电源解决方案被肯微科技采用于服务器电源供应器设计及应用
开展倒计时8天|CITE2024邀您打卡开年深圳首个电子信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