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互连技术 > 正文

美光塔塔启动测试芯片生产,印度 2025 年底冲刺半导体商业化

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转载 责任编辑:Lily

【导读】在年度印度半导体展上,莫迪宣布美光、塔塔测试芯片已在印生产,2025 年底将启动半导体商业化生产,印度欲在全球市场发力。为推动产业,印度出台多项政策,还批准 10 个半导体项目,吸引富士康、塔塔等参与。同时,印度通过 “本土研发 + 国际合作” 模式,引入国际巨头,提升自身实力。据预测,印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半导体产业也被视为其实现经济愿景的关键。不过,印度仍需解决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术自主权的问题。


印度总理莫迪于新德里举办的年度印度半导体展(Semicon India)开幕式上发表致辞,透露美光与塔塔两家企业的测试芯片已启动在印生产进程,且到 2025 年底,印度将正式开启半导体商业化生产。届时,印度有望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印度政府将半导体产业视作保障 “经济安全” 与实现 “战略自主” 的核心领域,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产业落地。其中,2021 年推出的 “半导体印度”(Semicon India)计划,初期预算高达 87 亿美元,还承诺为相关项目提供 50% 的成本补贴;2025 年 6 月,政府进一步放宽经济特区政策,将半导体制造用地的门槛从 50 公顷下调至 10 公顷,以此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半导体产业布局中。


目前,印度已在古吉拉特邦、卡纳塔克邦等 6 个邦批准了 10 个半导体项目,总投资额约 183 亿美元,覆盖硅基芯片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等多个细分领域。在这些项目中,塔塔集团与力积电合作建设的 28 纳米晶圆厂、富士康与 HCL 合资打造的显示驱动芯片封装厂均已进入实施阶段。前者是印度首座 12 英寸晶圆厂,总投资 110 亿美元,月产能可达 5 万片,预计 2026 年实现量产,主要聚焦车规级、面板驱动及高速运算逻辑芯片,目标市场涵盖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后者总投资 4.35 亿美元,计划 2027 年投产,最终将实现月产 2 万片晶圆及 3600 万颗显示驱动芯片的产能,该项目不仅深度契合苹果供应链重构的需求,还将推动印度显示产业链的本土化发展。


与此同时,印度始终坚持 “本土研发 + 国际合作” 的发展模式,已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引入瑞萨电子、美光科技、英飞凌等国际半导体巨头。以 2025 年 5 月为例,瑞萨电子在印度设立了 3 纳米芯片设计中心,重点开展车规级与高性能计算芯片的研发工作,计划 2027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这一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印度首次跻身高端芯片设计领域。


根据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的预测,印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从 2025 年的 450 亿至 50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1000 亿至 1100 亿美元,届时将占据全球市场 10% 的份额。莫迪政府更提出 “2030 年前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 的愿景,而半导体产业被视为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引擎。

随着富士康、塔塔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参与,印度在 “芯片 + 整机” 垂直整合领域有望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不过,如何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技术自主权,仍是印度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