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正文

技术人生:工程师做硬件好还是做软件好?

发布时间:2015-07-08 责任编辑:sherry

【导读】依靠国内庞大的用户群,中国站在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前列,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关人才必定炙手可热,传统制造业与之相比,其实无论软件硬件,跟互联网行业都要差一个档次。问题是传统制造业内部,软件的发展也也要好于硬件,这是为什么呢?
 
做了9年硬件电路设计,5年智能手机,4年医疗器械,每次面对别人问起为啥不做软件这样的问题,心情很复杂,自己喜爱的工作居然无奈的发展到了这个窘境。
 
当初选择硬件是因为不想日复一日的坐在屏幕前面敲代码到天亮,硬件电路设计工作中的元素要丰富一些,各种仪器,各种元器件,实验室,工厂,电脑前面画图坐个台,供应商来了再接个客,个人觉的要比枯燥写代码有趣很多。当时硬件还是产品的主要卖点,软硬件算势均力敌。
 
但到了现在,依靠国内庞大的用户群,中国站在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前列,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关人才必定炙手可热,传统制造业与之相比,其实无论软件硬件,跟互联网行业都要差一个档次。问题是传统制造业内部,软件的发展也也要好于硬件,这是为什么呢?
 
个人体会这种情况在不同行业情况也不同。
 
消费类电子因为量大,同质化,IC厂家会针对性的提供完善的,集成的芯片解决方案,在早期的智能手机中应用处理器,基带modem,射频单元,音频单元和很多其他功能模块都是分立的,但现在满眼都是集成了各个通信制式和功能模块的单芯片解决方案,设计在这时其实只是应用,别犯错,整机射频音频EMC性能把住关就OK了,当然肯定也没这么简单,但不可否认这样给硬件设计留出的发挥空间少之又少。而硬件同质化之后沦为后台,产品体现差别的是软件,攻城拔寨创收的也是软件,舞台大了自然在公司内更加受重视,待遇和发展自然也好于硬件,但跟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差别比,这个差别相对小一些。
 
另外一点很尴尬的是,硬件的博大精深,体现硬件设计水平的一些技术,在消费电子中慢慢变的没必要了,开始我们也研究对标诺基亚,想把质量做到最好,但后来发现手机大家玩一两年就扔了,根本不需要你设计的这么精细,高层领导还嫌增加成本,浪费工时。手机都这样,其他消费类电子更不必说,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市场对硬件技术能力,需求并不高,此处深深的叹口气。
 
在大型设备比如工控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硬件的处境就好很多,但对知识的要求也会高一些,不光数字电路和嵌入式底层软件,模拟电路,大功率,高可靠性设计的知识也是必须的。没有现成的芯片解决方案;没有现成设计可供参考,系统的庞大,很长的生命周期,可靠性设计相关的需求(出错可能出人命),都决定了硬件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深度的硬件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我所在的德国公司,干了2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当时读了项目组里一个德国硬件系统工程师写的可靠性系统设计文档,自认为不笨,但沉下心读了三遍到现在还没完全搞懂,缜密严谨的逻辑很让人叹服,跟他讲他哈哈大笑,说这个德国的大部门里也就两个人能搞定,这也就是德国没法被中国山寨的技术门槛。
 
在这种复杂度下,硬件工程师的受重视程度和待遇跟软件相当,我也跟德国人求证过,在德国软硬件待遇也处于同一水平。
 
我一个豪无文采的工程师写这些真心吃力啊,扯了这么多,都不知道扯到哪条街去了,总结一下吧:
 
1. 互联网正在爆发式增长,风口上连猪都会飞,我们这些腿脚不好使的追不上风口,飞不起来就脚踏实地吧,行业有起伏,说不定哪天你吃饱正睡呢,就被卷上天了,这个时代,太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了(诺基亚,呵呵),那天之前,起码自我修炼,把体重减轻,方便被卷。
 
2. 发(gong)展(zi)好坏由市场需求决定,国内企业从事高端制造业的较少,对硬件技术水平的需求不高,自然不愿意付那么高的薪水。
 
如果你还没毕业,还是拥抱互联网去吧。
 
如果你已经上了硬件的贼船想走技术路线,个人觉得自己选择的路,就坚持走到底。
 
如果你上了硬件的贼船还不想干技术了,可以考虑转项目经理,硬件跟供应链和其他部门的接触挺多,皮扯多了专业扯皮也没啥问题,职业前景也不错。
 
衷心希望各位硬件行业的同仁们处境能越来越好。。。
 
做硬件真的不如做软件发展好吗?也有人持不太一样的观点。
 
有人认为,软件工程师只是看起来比电子硬件工程师发展更好。
 
他们表示,相对来说,软件的创新比较容易,也就是说入门门槛比较低,而硬件需要长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他们认为,对于门槛较高的方向,加上长期的积累,即便现在的待遇不会太高,但这份饭碗一定是稳妥的。
 
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平常接触密切的消费电子行业,做硬件的投入相对较少;而在工业、医疗、汽车等领域,硬件往往是核心,但这些领域相对来说更远离人们的日常视野,也造成了人们觉得硬件不如软件有出路有发展。
 
不可否认软件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很多技术和功能单靠软件的创新是难以实现的。硬件才是产品的基础。不论产业如何变化,基础的东西总是要有人做的。
 
对于上述观点有人也分别给出了辩驳。首先,软件化趋势是潮流。不管是设备商巨头思科的转型,还是热议多年的SDN技术逐步开启商业化,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我们看到硬件处理能力过剩,通用硬件取代专用硬件,由软件提供功能。让大量传统上由电子工程完成的工作,正在变成软件工程的工作。
 
产业的重要性并不代表从业人员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发展。 其次,对于注重经验积累的“越老越吃香”,如若其他人在你年轻时就已经获得丰厚的收入,而你在中年之际终于开始“吃香”的时候,其他人已经赚足了本儿开始计划退休了。所以我们看到,国外也不少电子工程师转行做码农,当然,转行有风险,大家需谨慎。
 
从业几年的工程师这样说,的确,由于电子集成度越来越高,硬件工程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少了。但只要有技术,吃饭是不愁的。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想要技术过硬,首先基本功要扎实,另外,理论结合实践非常重要,不要觉得那些电子竞赛没有意义。正如下面这位网友说的,行业环境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自身能力,真没点本事,哪里都吃不开。
要采购射频么,点这里了解一下价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