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测试测量 > 正文

技术解析:双向可控硅的导通阶段设计

发布时间:2015-12-18 责任编辑:echolady

【导读】双向可控硅凭借仅使一个触发器就能够触发的优势,成为目前理想且实用的交流开关器件。随着双向可控硅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和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详细介绍了双向可控硅导通的设计准则。

导通

 
技术解析:双向可控硅的导通阶段设计
技术解析:双向可控硅的导通阶段设计
在负载电流过零时,门极用直流或单极脉冲触发,优先采用负的门极电流,理由如下。若运行在3+象限,由于双向可控硅的内部结构,门极离主载流区域较远,导致下列后果:

1.高IGT:需要高峰值IG。

2.由IG触发到负载电流开始流动,两者之间迟后时间较长:要求IG维持较长时间。

3.低得多的dIT/dt承受能力:若控制负载具有高dI/dt值(例如白炽灯的冷灯丝),门极可能发生强烈退化。

4.高IL值(1-工况亦如此):对于很小的负载,若在电源半周起始点导通,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IG,才能让负载电流达到较高的IL。在标准的AC相位控制电路中,如灯具调光器和家用电器转速控制,门极和MT2的极性始终不变。这表明,工况总是在1+和3-象限,这里双向可控硅的切换参数相同。这导致对称的双向可控硅切换,门极此时最灵敏。

说明:以1+、1-、3-和3+标志四个触发象限,完全是为了简便,例如用1+取代“MT2+,G+”等等。这是从双向可控硅的V/I特性图导出的代号。正的MT2相应正电流进入MT2,相反也是(见图3)。实际上,工况只能存在1和3象限中。上标+和-分别表示门极输入或输出电流。

将上述内容进行精华总结,就是本文中想要向大家传达的,双向可控硅中导通的关键准则:设计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时,只要有可能,就要避开3+象限(WT2-,G+)。

本文针对双向可控硅应用中关于导通方面的内容进行精华总结,给出言简意赅总结内容的同时,还将规则的由来与原理进行了讲解,方便读者理解。在进行双向可控硅设计之前不妨花上几分钟来阅读本文,详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阅读:

可控硅整流器必须要哪些保护措施,你知道吗?
深度剖析:双向可控硅基础之过零检测与波形
支高招:可控硅调光的噪声抑制方法

要采购开关么,点这里了解一下价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