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传感技术 > 正文

2014年可穿戴设备会否掀起狂潮?

发布时间:2014-03-21 责任编辑:lichang123

【导读】可穿戴设备刚开始出现,就成为科技潮人关注的一大焦点。那么会不会影响可穿戴设备在2014掀起狂潮呢?

从2013年开始,可穿戴设备就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从BrainLink脑波探测头箍、GoogleGlass眼镜、MYO臂环,到Jawbone手环、Galaxy Gear手表、GeakRing果壳戒指以及Sensoria智能袜子,可穿戴设备的花样不断翻新。同时,参与市场角逐的主体也越来越多样化,既包括Google、盛大等互联网企业,也包括三星、索尼等终端厂商,乃至Intel、高通等核心元器件厂商……而就在2014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可穿戴产品也毫无悬念地与智能汽车、3D打印一同成为焦点。那么,2014年可穿戴设备能否掀起狂潮呢?如果不是,可穿戴设备在大众应用领域的方面与那些阻碍他爆发的因素呢?
智能手环

按照不同的功能,当前的可穿戴设备通常可以被分为六大领域——信息娱乐、医疗康体、运动健身、安全、军事和工业。在大众应用领域,可穿戴设备主要满足用户沟通、娱乐、健康和安全等需求。其中,信息娱乐类产品主要满足用户随时的信息沟通及感官强化型娱乐需求,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戒指为代表;医疗康体类产品主要满足用户病理数据监测和一般性康体数据监测需求,以可穿戴心脏检测仪、可穿戴血糖仪、可穿戴脉搏监测器、环境污染监测口罩等产品为代表;运动健身类产品主要满足用户运动健身数据监测和预警的需求,以运动手环、滑雪眼镜等产品为代表;安全类产品主要满足老人儿童定位、紧急救助呼叫等需求,以儿童定位手环、老人紧急呼叫可穿戴产品等为代表。
智能眼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四个不同的大众应用领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信息娱乐类:如何吸引用户?
 

信息娱乐类产品,原本的定位应该是时尚产品。但是,由于目前的硬件技术局限、产品设计局限、应用局限等,使得现在的信息娱乐类产品更像是个玩具,还没有挖掘出用户的必要性需求,无法吸引用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不给力

由于可穿戴设备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因此硬件技术层面存在很多限制:柔性材料尚不成熟,柔性屏幕距离第三代柔韧可弯曲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柔性电路和柔性电池也有优化空间,这使得手表等可穿戴产品在佩戴舒适性上大打折扣;低功耗传输技术目前以蓝牙4.0为主,应用场景有限,使得手表等产品在续航能力上饱受诟病;手势识别、脑电信号感应等体感技术尚不成熟,使得臂环、头箍等可穿戴产品的人机交互受到限制……

——缺乏时尚气息

信息娱乐类产品是可穿戴设备中定位最为时尚的一类,本应具有时尚饰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产品在设计上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市场参与者们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例如,天气检测仪器生产厂商Netatmo联合LV和著名珠宝品牌设计师,共同推出针对女性用户的智能防晒手环June。目前,信息娱乐类产品的时尚设计仍是制约其推广的关键问题之一。

——应用匮乏
[page]

运动类:如何集成多样化传感器?

运动类产品与医疗康体类产品遇到的服务问题类似:用户需要有合理运动量提醒、运动数据分析、云存储等专业服务,而不是仅仅拥有一个可以进行运动数据分享的玩意儿。与此同时,对相关服务的需求,带来对产品集成多样化传感器的需求,这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环境温度传感器等。而这正是目前的运动类可穿戴设备尚未解决好的问题。


医疗康体类:如何实现数据采集和专业性?


医疗康体类产品,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进行数据采集和提供专业服务。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舒适性难以兼顾

医疗康体类可穿戴产品可以分为病理监测和康体监测两大类型。其中,病理监测类由于涉及疾病的诊断,因此对设备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但是,目前的可穿戴血糖仪等一些可穿戴设备在“无创数据采集”技术,以及血糖、血压等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上,并未实现突破。

——缺乏后续专业服务,无法形成客户黏性

医疗康体类产品在可穿戴设备中属于最为典型的需要后续专业服务的产品。采集数据只是第一步,专业的病理康体数据分析,才能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因此中卫莱康专门成立了心电监测中心,为客户提供心电监测的个性化专业分析服务。这种服务中心的搭建需要时间,所以目前仍是一些产品的“瓶颈”所在。


安全类:如何持续提供安全保障?


安全类产品遭遇的最大挑战是安全保障的持续性和舒适性。

一方面,安全类产品的续航能力备受关注。为了保证安全类产品定位功能的实现,安全手环等产品需要进行位置数据的无线传输,而GPS、移动网等技术的功耗非常大,小型电池的容量又非常有限,这种矛盾使得安全类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成为一大瓶颈。

另一方面,安全类产品的舒适性尤为重要。由于安全类产品的一大用户群是儿童,而儿童对于穿戴的舒适性要求更高。但是,从目前的可穿戴儿童安全产品来看,体积较大、材料的舒适性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因素无疑影响了使用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


客观来看,大众应用领域的可穿戴设备何时能够大规模爆发还难以判断,至少2014年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还算不上是爆发年,而是转折年:在这一年,产业界将在应对诸多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之后冷静下来,研发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好用的产品。


目前,我们已经能够模糊看到两大应用有可能导致可穿戴设备首先出现井喷。


一是可穿戴的简化版智能手机如人机交互便利、续航能力强的智能手表等。这种产品能部分替代智能手机的功能,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包括运动时、开车时)的无障碍沟通,因此有较为广泛的人群基础,容易在明星产品的带动下形成爆发。


二是专业的传感设备如医疗、运动健康等领域的可穿戴监测器。由于用户对健康的需求是相对刚性的,而且慢性病低龄化、老龄化等新变化也激发了用户的强烈需求,因此只要能够实现与专业服务的配套,并且拥有合理的价格,此类产品就能够实现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可穿戴设备在大众应用市场实现爆发和普及,需要具备三大关键要素,即产品必要性(唤醒用户的必要性需求)、产业链成熟度(相关硬件技术成熟、操作系统相对统一、专属应用丰富)和商业模式完善程度(设备云服务的商业模式最亟待完善)。而这三大关键要素的实现有一个顺序,即首先找到能满足用户必要性需求、好用的产品,然后通过明星产品带动用户需求的爆发增长,从而加速相关产品产业链的成熟,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产品的云服务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产业的爆发增长。

相关链接:

1.晶心追赶ARM的一步妙棋: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弯道超车
http://www.cntronics.com/gptech-art/80021782
2.
【拆解】可穿戴设备:智能腕带内部结构探秘
http://www.cntronics.com/gptech-art/80021292 

要采购可穿戴设备么,点这里了解一下价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