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东数西算” 战略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广东某专注于 PCB 设计、SMT 贴片等全流程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借办公场地搬迁契机部署邦彦云 PC 解决方案,仅用 48 小时便完成 24 个研发工位的 “无缝切换”。 研发电脑主机被一块仅有巴掌大小的云终端替代,所有算力、数据、应用却悉数迁移至机房侧的云PC刀片集群。运行三个月来,云PC方案不仅令PCB设计软件Cadence Allegro在高频拉线、缩放、平移等操作中保持“零卡顿”,更将数据外泄风险、运维人力投入与综合TCO(总体拥有成本)同步降低50%以上,成为电子制造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典型案例。
48 小时 “无缝切换”:轻量化部署刷新行业交付速度
电子制造企业对交付时效要求严苛,此次项目恰逢厂区搬迁,仅预留周末 48 小时窗口期。传统 PC 拆装布线耗时费力,而此前试用的 VDI 方案因画质损失、延时问题被研发部门否决。
邦彦云 PC 采用 “终端极简化、算力后移” 策略:工位仅需摆放云终端,通过千兆内网连接机房侧云 PC 刀片,原有显示器、键鼠等外设全部复用,无需额外驱动。实施团队提前完成 24 块刀片预装调试,现场仅需 “插网线、接显示器、开机” 三步即可交付。周一清晨,研发人员回到新办公室时,熟悉的 Windows 桌面、设计图纸与操作环境分毫未变,桌面主机已 “隐身” 云端。
三重安全锁:筑牢核心资产防护网
PCB 设计文件作为该企业核心资产,动辄数十至上百兆,传统 PC 的 U 盘拷贝、硬盘遗失等问题存在巨大泄密风险,且无法满足大型客户的合规要求。邦彦云 PC 通过 “网络隔离 + 权限收口 + 行为审计” 三重防护,实现数据全流程安全可控:
终端侧取消USB存储、蓝牙、Wi-Fi等接口,仅保留键盘鼠标输入;
内部资料统一通过NAS或即时通讯飞秋在内网流转,任何外发须经过唯一一台具备外网权限的“安全出口机”,并同步生成审计日志;
管理平台内置非法外联监控与微隔离策略,一旦发现异常流量即可秒级阻断。
“过去我们每台电脑都要安装DLP(数据防泄密)客户端,策略复杂、弹窗频繁,研发同事颇有怨言;现在安全边界上移到云端,终端‘空心化’,既满足客户稽核,又几乎无感。”该企业IT负责人表示。
硬件编解码技术:重塑桌面操控体验的核心竞争力
研发人员对 PCB 设计的流畅度与视觉精度要求极高,而传统 VDI 方案在高频操作下的画面卡顿、色彩失真问题,曾让企业倍感困扰。邦彦云 PC 之所以能实现媲美物理机的用户体验,除高性能刀片配置外,端到端硬件编解码方案正是其区别于 VDI 的核心技术优势,从根本上破解了云桌面 “性能损耗” 难题。
性能对标物理机,i3核显也能跑Allegro
Cadence Allegro对显卡、内存、单核主频要求苛刻,尤其在高密度板卡设计场景,任何延迟都可能造成误拉、误连。云PC刀片采用第13代酷睿i3(4核8线程,睿频4.5GHz)+16GB内存+512GB NVMe SSD的组合,凭借本地核显UHD 730即可实现1920×1080@60Hz、YUV4:4:4全彩画质,色彩还原与清晰度“肉眼可见”优于传统VDI。
实测显示,在满框20+用户并发打开数十兆BRD文件的情况下,锚点、拉线、缩放、平移等高频操作依旧流畅;超百兆含BGA、DDR、高速差分线的多层超百兆工程图,秒级加载,性能体验与物理PC无异,完全打消了研发部门“云=慢”的顾虑。
运维效率大幅提升:支撑业务无限扩展
过去,该企业每新增一个异地办公室,IT人员都要经历“采购—组装—镜像—发货—现场调试”的漫长流程,平均单台交付周期3~5天,后期软硬件故障还需出差维护。云PC架构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池化,新增人员只需在管理平台“一键开户”,云终端即插即用;若遇硬件故障,热插拔刀片可在3分钟内完成更换,真正实现“人不动、设备动”。
从“搬主机”到“搬画面”,从“人管数据”到“策略管数据”,广东这家高端电子制造企业的实践表明:邦彦云PC并非简单的“旧瓶新酒”,而是真正将安全、性能、成本、效率四者推向新平衡点的“下一代商用计算机”。随着技术持续迭代,邦彦云PC有望在更多工业场景落地生根,为国内制造注入更轻盈、更绿色、更安全的数字动能。